文化中国行|依靠文化“入圈”,带动文物“出圈”!看重庆各大博物馆如何“创”天下→
2024-06-12 19:16
就在这个6月,大足石刻的首个文创盲盒即将上架销售,重庆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联手设计的恐龙盲盒也开始上架预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端午节专门设计的文创成为抢手货。
随着系列新品的接连上新,重庆博物馆文创正在迸发出新的力量。
一组来自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统计数据,展示出重庆博物馆的文创力量——截至2023年底,重庆共有5家文化文物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备案)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在它们的带动下,重庆全市博物馆共推出文创产品种类达到12666种。
自带国潮属性的一万余种博物馆文创,将文化元素、文物形象巧妙融入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各类产品,依靠文化“入圈”带动文物“出圈”,成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新窗口,同时为我市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我们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与其他文博大省相比较,重庆的博物馆文创依然还在赶超的路上。”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级调研员杨柱逊说。
重庆博物馆文创现状如何?赶超之路又该如何走?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多家博物馆,从博物馆文创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不同角度,打探重庆的博物馆文创现状和发展。
博物馆“小粉炉”火上热搜
重庆各大博物馆文创爆品频频出圈
近日,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三峡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小粉炉”火上了热搜。
这款根据馆藏文物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开发出的冰箱贴,从去年开发上架以来,已经数度被观众们抢到断货,时至如今,仍然属于一上即空的火爆状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冰箱贴。
火爆到什么状态?
重庆的“小粉炉”粉丝们,还得在网上求助外地来三峡博物馆参观的小伙伴——“我周六去没货,已经4次了,都是冲着买小粉炉去的,都没货。”为了能抢到这款“小粉炉”,重庆的网友“彭同学”在小红书上发出了求助帖,希望参观博物馆的网友们看到有货就赶紧“呼唤”他。
“小粉炉”只是重庆博物馆文创火爆的缩影。在重庆,这样一款难求的盛况并不鲜见。
这些爆款都是啥?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点围绕“红岩专属IP产品系列”“红岩文创+,文化与科技融合系列”“红岩特色教育品牌衍生品设计系列”创新打造三大主题系列文创,“红岩专属IP产品——荷花系列、梅花系列”深受游客喜爱;2023年5月推出“红岩·印咖啡”品牌,亮出浓郁的“红岩味”,丰富了红岩大景区的消费业态。
重庆自然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文创开发模式,向阿里巴巴鲸探NFT平台、腾讯幻核平台、迪肯区块链等线上平台,授权30余个IP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和销售。2022年,与成都网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牌讲解”联合出品了AR文创产品《会动的明信片》,与“纸玩意”重庆意趣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上游永川龙立体模型产品。
院士版恐龙盲盒预约火爆
搭建研产销三方合作平台开发文创
就在“小粉炉”一炉难求之际,重庆自然博物馆联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推出的恐龙盲盒还在预约阶段就订单频频。
盲盒中的上游永川龙(阿永)、合川马门溪龙(马夫)将成为大空物种&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联名款,而另外4个成员:诸城暴龙(暴总)、羽王龙(羽总)、中国角龙(大角)、巨盗龙(老盗)都是徐星院士亲自命名的恐龙。
为了此次合作,徐星院士还专程送出了寄语——“此次‘恐龙滚滚第四弹’选取六种代表性的中国恐龙,向大家展现中国恐龙的面貌。我希望正在读这段话的你,能像追逐恐龙那样追逐科学,也能像热爱恐龙那样热爱生活。”
院士加持恐龙明星,让这款博物馆盲盒的图片一经亮相就“吸粉”无数。
▲重庆自然博物馆文创“恐龙滚滚——中国恐龙系列”
这已经不是重庆第一次和三方机构或专家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了。
早在2021年,腾讯游戏旗下《王者荣耀》就与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立起跨时空链接,联合创作了游戏角色“大乔”的皮肤——“白鹤梁神女”,以其飘逸的古风设计受到了玩家们的热捧。
杨柱逊说,跨界融合,推动文博文创多元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多家博物馆文创的有力助推。近年来,重庆积极支持各个博物馆探索馆校企三方合作机制,与高校、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了一大批具有重庆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仅仅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就与10所高校、50余家合作企业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
研产销三方平台的搭建,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从简单模仿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地标化、品牌化和个性化转变。
来自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共完成文创产品开发量达到1574种/类,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04.6万元,与2021年、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45%、64%。
收集消费者意见开发新品
探索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转型
精致典雅的良渚文化明信片、徽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文创……近日,在广东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届文博会的“文创中国”展区,汇聚了来自国内各家文创机构的300余件文创产品,国潮成为主要的创意元素。
与北京、辽宁、南京等地博物院(馆)文创“销冠”相比,重庆的博物馆文创还不乏上升空间。杨柱逊说,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重庆正在努力探索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转型。
作为重庆博物馆文创的领军单位,三峡博物馆就率先将自己的文创设计意见征集搬到了网络上,在自己的“小红书”官方账号“重博文创”上发帖收集网友们的意见,为了鼓励网友们畅所欲言,三峡博物馆甚至将“小粉炉”当成了奖品。
获得“小粉炉”奖励的网友们都给出了什么建议呢?
▲大足石刻文创盲盒
网名为“啊啊”的网友留言说:“可以出一个像重庆动物园一样的集章册,里面印有必打卡的文物,然后买一本还可以送一个小书签(硬纸片),我还挺吃这套的。还可以出诗词玻璃杯,上面写关于重庆的诗词,好看实用。还有会亮的小灯笼啥的,只要是能亮的都很吸引人眼球。还有mini的玉石印章,刻一个字上去,可以当项链的那种。”
网名为“Mangggggo”的网友则建议,“可以出一个重博特有手账本,分成不同楼层区域,游客可以带着手账去各展馆打卡各文物的手账印章。单独售卖活页纸、小印章、贴纸,爱好收集的游客就会定期去博物馆打卡新展馆,外地游客也会对重博有完整的纪念。另外也可以出文物闪卡,纪念门票冰箱贴(分春夏秋冬或月份)。”
而作为故宫文创引路人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则从专家角度给重庆博物馆文创发展提供思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既要有创新精神,也需要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博物院文创应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文创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去除浮躁和单纯的逐利心理,通过文创产品将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播种在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心中。”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