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孔子去世千余年后,宋代大儒朱熹对圣人的评价,他认为上天若没有降生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万古如长夜。不止在中国,放眼全世界,孔子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就是孔子的“铁粉”之一。70岁时,他读到《论语》,为之倾倒;80岁时,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孔子》。
“《孔子》是文学大师井上靖的绝唱,他的中国老友巴金、冰心都由衷赞赏。这部作品曾获第42届野间文艺奖,日版销量突破100万册。”近日,《孔子》中文版全新译本由新经典文化推出,该书责编王雨萱告诉记者,井上靖塑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孔子,“他不再是遥远的辉煌,而是在悠悠岁月中漫步的睿智师者。”
▲《孔子》中文版。
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生前曾27次访华考察
井上靖1907年生于日本北海道,中学时期就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他在大学期间研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史籍,并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创作历史小说,1950年获日本顶级文学奖芥川奖。
“井上靖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从1951年走上专业作家道路开始,曾27次到访中国。”王雨萱介绍,以中国历史故事为原型,通过巨大的想象力构筑其丰富饱满的细节,井上靖完成了《天平之薨》《异域人》《苍狼》《楼兰》《敦煌》《洪水》《杨贵妃》等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他还多次到中国西部考察,写了《西域之旅》《西域物语》《丝路诗集》等文学作品,他的文字散发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气息,深得中国文化神髓。
“我能与孔子相遇,写《孔子》,是一种缘分、一大乐事,现在终于完成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作为井上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中国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孔子》的写作缘起,说起来也似乎有些传奇,他曾回忆,“对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遇到孔子是幸运、是幸福。我在青少年时代并未接触过孔子,脑海中连一句‘子曰’也没有。晚年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论语》,一下子着了迷,近十年来爱不释手,思想在《论语》的天地间自由驰骋。到了80岁,我又将《论语》改编为小说,但无论是写作时还是研读《论语》时,抑或到中国的山东、河南考察时,我的心情一直很愉悦。”
▲巴金(左)与井上靖。新经典文化供图
巴金、冰心都是井上靖的老友。巴金读到《孔子》后欣喜不已,他说:“两千几百年以前就有这样一个人,真了不起!在我们这个时代,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把孔子重新描绘出来,这就是井上靖的《孔子》。”冰心也对井上靖的中国小说非常熟悉,她表示,“井上靖先生是最懂中国文化的,我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好多东西,都是他教给我的。我感谢井上靖先生,他使我更加体会到我们国土之辽阔,我国历史之悠久、文化之优美。”
独一无二的孔子,“我想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
在《孔子》中,井上靖虚构了蔫姜这一人物形象。蔫姜是孔子身边的随从,通过他的第一视角,叙述了孔子一行人的所做所思:春秋末年战乱不断,作为蔡国遗民的蔫姜受孔子感召,年轻时便跟随孔子及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孔子去世后,他隐居深山三十余年。暮年将至,他通过集会的方式与新一代研究者交流探讨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孔子》里有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独一无二的孔子,王雨萱介绍,“井上靖曾就《孔子》写信给中国读者:‘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如何评价他的人格教养?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孔子是乱世造就的古代(公元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确是永恒的人类导师。’他同时也说过:‘长期以来,人们把孔子当作千古圣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来顶礼膜拜,但我想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两千多年来,孔子一会儿被肯定,一会儿被否定,我个人的思想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我现在肯定孔子,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如何准确把握孔子?井上靖曾详细地搜集世界各国对孔子的研究,他发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人,对孔子的理解和评价是不同的,但有一点出奇一致,那就是赞成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他曾表示,“日本人很喜欢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滔滔的河水,滚滚而去。我认为人类创造的历史就像这河水一样,尽管百折千回,弯弯曲曲,但最终都会流入大海,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其根本要义是爱人,也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他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将其确定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孔子在那时就认为人类会在未来建立理想中的和平社会,这就是我现在要写的。”
壮怀激烈,又安稳从容;正颜厉色,又体贴和善;温暖和煦,又冷淡克制。书中的孔子,拥有了集这些矛盾于一体的魅力。他让我们看到,在这无常洪流下的人世间,或许仍有值得我们追寻的希望。正如知名学者罗翔在读后所说,“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何为尽人事听天命。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从来都属于全人类。”
编辑: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