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8日,由重庆歌舞团联合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创作的首部“诗圣”题材舞剧《杜甫》在重庆大剧院连演两场。曼妙的舞姿,悠然打动人心的音乐,映照出诗人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打动着在场观众的心。演出结束之后,演员三度返场谢幕,掌声经久不息。
舞剧《杜甫》分壮游羁旅、长安十载、弃官归隐、登高望远4个篇章,以大写意的手法,意象化地呈现“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浓缩了杜甫从宦游、做官到弃官的全过程。舞者每一个如诗般飞扬的舞蹈动作,都是对杜甫诗词的最美致敬,观众也仿佛穿越到了杜甫笔下的唐朝,感受这位伟大诗人或豪情或失意或愤慨的时刻。
杜甫生于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天资聪颖,七岁便能作诗,世家子弟的身份也让他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所以他最初也如“偶像”李白一样,豪气冲天。
舞剧一开场,就呈现了这个时期肆意的杜甫。他手拿自己得意之作,带着满腔抱负翩然起舞,轻快的舞姿和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折射出内心的期待。然而现实多么残酷,他追着赶着想要得到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可达官贵人们连走路的姿态都是傲慢的,只顾寻欢作乐,哪管世间之事。
紧接着就是极尽奢华的《丽人行》舞段。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极尽奢华的丽人身着华丽的服装,优雅地漫步于长安城,她们的身后是磅礴恢宏的宫殿,宫殿内达官贵人沉迷享乐不知今夕何夕。
随后的《兵车行》舞段,两只夸张放大数倍的巨大车轮,在舞台之上昭示着它的残酷和压迫,舞者舞动双肩卖力地踩踏地面、一刻也不停歇地劳作,显得那般无力与渺小。杜甫穿插在这些舞段中,步伐逐渐沉重,全然没有出场时的轻快。
在舞台上,观众有时会看到两个杜甫,一个正值壮年,一个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时而共舞、时而“对话”,在舞美、灯光等元素的有机融合之下,诠释着杜甫的精神世界。
最催人眼泪的,就是下半场开始,两个杜甫同台的一幕。此时,青年杜甫仍心存幻想,暮年杜甫却跟在他身后一遍一遍地劝他放弃,当青年杜甫一次次撞向南墙,看着那个和自己眉眼相似已经过尽千帆的老年杜甫,骤然清醒,仰天发出一声无奈的笑,这是杜甫整个剧中唯一发出的声音。此声狂笑之后,杜甫终于明白他的理想抱负只不过是梦幻一场,于是弃官归隐。
当久违地与妻子拥抱,杜甫心中的抑郁或许尚未消散,此时,一群“农人”迈着轻盈的舞步,在田间地头,犁田、插秧、拉网,伴随着淅沥沥的雨声,原先略显沉重的配乐也变得欢快起来。杜甫终于笑了,心中的悲愤仿佛被雨水冲刷,这是真正的释然,如同李白的诗句一般“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剧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粗布包袱,多次在杜甫身侧出现,即使在演员三度返场谢幕之时,也有妻子为他递上包袱的设计,这个包袱何尝不是杜甫具象化的理想和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是该舞剧打磨升级过后的2.0版本,与之前的版本相比,2.0版除了演员阵容的变化外,在人物塑造的细节、戏剧连贯性等方面也作了调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舞剧,还适时加入了诗词呈现,舞台呈现与诗作有呼应感。
“这是我第一次看《杜甫》,真的太震撼了,舞美、灯光恰到好处,配乐也很加分,把书本里读到的杜甫具象化了,让人完全沉浸式体验到杜甫诗作背后暗藏的情绪,是值得二刷、三刷的好剧。”市民范秋月表示,观剧过程中入情入景的她两度落泪。
南京网友“团子”则是《杜甫》的铁粉,2019年至今,已经在南京、长沙、重庆等城市看了13场,本次演出甚至还自制了文创周边免费分享给走进剧场观剧的其他观众。
编辑: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