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十八梯,校场大观平” 他们一起联手重现清代大观平石刻昔日芳容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4-09-11 18:47

灯火阑珊间,诞生于清代的大观平石刻静静屹立在十八梯西南角一侧,虽有岁月痕迹,却了然可见、大气磅礴,掩映在堡坎石壁之中,共同组成了一幅“山城十八梯,校场大观平”的盛景。

▲经过修缮后重现芳容的大观平石刻。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可是,在半年多前,大观平石刻却遭受了人为破坏,导致“屏障受损”。9月11日,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渝中区文物局与渝中区检察院的联手合作下,大观平石刻已经恢复昔日芳容,此次大观平石刻的修缮保护,是两部门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后的一次共同“出击”。

联合巡查中发现清代石刻被人为污染

今年2月底,渝中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和渝中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联合开展文物专项巡查时发现,十八梯景区附近的大观平石刻有点“不对头”。

“石刻上的痕迹怎么看起来像泥浆或者别的什么,说不定会对石刻造成破坏!”巡查队员们立马进行了现场勘察,发现石刻表面的确不是普通的水迹,而是某文娱公司在附近施工时未提前考察周遭环境,误将泥浆和石灰溢流至大观平石刻和周围墙壁所致。

巡查队里的公益诉讼检察官初步判断了现场情况,一来,石灰和泥浆导致“大观平”三字模糊不清,对文物本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蚀破坏;二来,石刻周围的墙壁也存在侵蚀风化导致的脱落现象,十八梯乃大热景区,往来游客众多,墙壁碎块随时可能“从天而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整改保护,刻不容缓。

3月12日,渝中区检察院正式立案,并按照与区文物局签订的《文化遗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意见》要求,向具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区文旅委制发检察建议,联手开展对大观平石刻的保护修缮工作,加强对辖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

双方携手拟定修缮方案为石刻“洗脸”

在发出检察建议后,渝中区文物局和渝中区检察院立即联手启动大观平石刻的具体修缮方案拟定工作。

3月25日,大观平石刻文物修复方案专家评审会召开,共同参会的渝中区文物局和渝中区检察院发现方案中一个关键漏洞——根据《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使用的实施意见》,大观平石刻属不可移动文物,其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修缮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应资质,而草拟方案中的施工单位并无此资质。

资质问题可不是小事。最终,评审会讨论决定该方案暂不通过。会后,在两部门共同督促下,具有资质的公司重新编制了新的设计方案,成功通过了二次评审。

2024年5月,大观平石刻修缮终于启动。

遵照新版方案设计,大观平石刻的修缮整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通过详细测绘、拓片、摄像、三维扫描、实验分析等手段,施工单位全面进行了现状测绘与病害分析。此外,清理石刻污染、去除植物苔藓、加固墙体裂缝等工作也同步展开。

为确保修缮质量,公益诉讼检察官和文物局相关专家也多次去往现场实地监督,检察官还建议在石刻附近设立宣传标示牌进行保护宣传,防止市民或游客对文物造成破坏,认真做好文化及文化遗迹保护“后半篇文章”。

经过3个月的修缮,“大观平”三字清晰可见,已无模糊之状,石墙光洁平整,已无危墙之态,镌刻在崖壁上的大观平石刻,终于重展光彩。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