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它们凭什么能成为国家级?重庆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时间:2024-04-07 17:52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包括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大足区石刻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足石雕)、重庆永川豆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鸦屿陶瓷有限公司(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在内的重庆4家企业榜上有名。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主要应用于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利于增加项目实践频次、壮大传承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

    这4家企业何以能从全国众多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它们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径?4月7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4家企业的负责人和代表性传承人,听他们讲述各自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道路。

    保留传统工艺

    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企业车间

    非遗具有活态性,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非遗传承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承。因此,抓住人这个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非遗保护传承便能取得积极成效。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平,正在手把手地传授榨菜制作技艺。

    通过收徒授艺,赵平每年坚持在本公司挑选数名技术骨干作为传承人重点培养,以师徒一对一方式,亲手传授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

    “我不止要教会他们怎么做涪陵榨菜,还要把我在30多年制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赵平说,除了教技术,他还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榨菜文化和故事,全部传给了徒弟们,“只会技术,不知所源,就离了传承的本意。”如今,赵平所带的徒弟中已有2人掌握核心技艺,并走上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岗位。

    ▲重庆永川豆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里技术工人们正在酿制豆豉。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永川豆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里,也是同样的场景。公司请来了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凡玉领队,并聘请1名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组成技术团队,对员工进行豆豉酿制技术培训,并从中选择人员培养成核心技术骨干人员。

    曾凡玉说,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生产季节,他们每人每周都要抽2-3天通过传、帮、带进行现场技艺传授,确保豆豉酿制技艺的传承不走样。

    而重庆市鸦屿陶瓷有限公司为了让更多热爱荣昌陶的青年人才加入传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队伍,为在社会上招收的学徒提供基本工作条件,让他们能够专心学习。

    利用现代技术

    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国家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全面掌握并运用非遗核心技艺和关键技术,在保持传统配方和工序的基础上,鼓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已经畅销世界的涪陵榨菜,早已在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那其他的企业又做得如何呢?

    在重庆永川豆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曾凡玉说,他们通过深度解析发酵机理,深入研究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突破了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永川豆豉酿造专用菌剂,形成了标准可控的酿制工艺。

    规模化生产只是永川豆豉与时俱进的第一步。随后公司又先后实施了“产品升级+新品延拓”策略,加强研发,扩充品类,不断开拓永川豆豉在烹饪、佐餐、养生、保健等场景的应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

    在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新挑战。

    ▲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足石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能风石雕代表作《大足石刻吹笛女》。受访者供图

    为此,重庆市鸦屿陶瓷有限公司积极寻求制陶工艺流程改进,实现了天然气烧成小截面隧道窑技改试产成功,能源消耗比原老窑炉节能10%。这一技术的革新成功,让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生产流程也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方针。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对传统烧制技艺保护传承,通过不断试验釉料新配方,设计新器形,让荣昌陶器制作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在大足,数控雕刻机器的应用让石刻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相比传统的纯手工雕刻,数控雕刻机器可以进行快速且样式丰富的初期造型,而且还能减少废料和灰尘的产生,然后再用传统技艺进行精雕细琢,石雕作品更加精美。

    编辑: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