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潮·观潮】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朱媛媛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兰世秋

2025-05-24 17:44

当演员朱媛媛离世的消息传来,连续数日,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自发悼念。

“就像一个很熟悉的邻居,突然走了。”“那么美好的人,看不到了。”“真实、朴素、纯粹,才会如此动人。”众多网友纷纷留言。

“德艺双馨、品格优良,她的离去,是中国戏剧界、中国影视界的损失,更是广大观众难以弥补的遗憾……”话剧导演田沁鑫等一众演艺人士发文哀悼。

她在《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影视剧中的表演片段、她生前的访谈在网络上被反复播放。她出演的经典影视剧目,被无数观众翻出来重温。

这应该是这位“非流量演员”为数不多的一次上热搜,并由此引发了集体性的情感涌动,遗憾的是,是以告别的方式。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朱媛媛?

想到朱媛媛,总会首先想到她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九凤》《小别离》《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影视剧中塑造的角色。

让表演者隐藏在角色背后,朱媛媛代表了一种“消失的表演者”的典范。

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刚走出校园的朱媛媛,把胡同媳妇李云芳的琐碎日子演得活色生香。她在灶台前炒菜时翻飞的锅铲,和张大民拌嘴时又好气又好笑的眼神,分明就是胡同里那个会为了几毛钱斤斤计较,却也会在家人病倒时红了眼眶的邻家嫂子。

她将李云芳的坚韧、善良与生活味演绎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将日常琐碎升华为艺术真实,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国民媳妇”。李云芳,从此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

在《我的姐姐》里,朱媛媛饰演的姑妈,不过是把没喝完的咖啡倒进了随身的保温杯,还顺嘴舔了一下;不过是在吃西瓜时把最甜的瓜瓤用勺子挖出来给侄女吃,就把中国女性隐忍奉献的一生演尽了。一个个微小的生活细节,被她妥帖地安放在角色身上,瞬间让姑妈这个人物从银幕里走了出来,带着烟火气,带着人情味,让多少观众在电影院里湿了眼眶。

这哪里是在演戏?分明是在与观众分享生命的故事,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

感染观众后悄然退场,让演员“消失”在角色里,朱媛媛的表演正是如此。

当下,不少演员为了热度,越来越热衷于经营人设、制造话题,表演本身反而沦为次要。朱媛媛却反其道而行——她让角色如此自然地生长在观众的记忆里,通过细腻的表演呈现出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保存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肌理,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了这是表演,想到了自己,或哭或笑,共情共鸣。

在生活中,朱媛媛为人低调内敛,宛如演艺圈中的一股清流。她与丈夫辛柏青相识于中戏校园,两人初恋即携手相伴一生,几十年间,没有绯闻,没有炒作,就像寻常夫妻一般,买菜做饭,教育孩子。

在朱媛媛生病的几年里,她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也悄然融入到表演的作品中。

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她饰演患癌少年韦一航的母亲陶慧,举手投足间尽显生活质感。面对孩子患病的艰难处境,她没有过度的声嘶力竭,而是将担忧深藏眼底,用故作轻松的口吻安慰孩子,这种克制而深沉的母爱,正是她自己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映照。

在很多东西都要用流量、靠热度来计算的当下,朱媛媛的这种低调与真实显得尤为可贵,也让观众对她充满了敬意与怀念。

我们如此怀念朱媛媛,实则是在怀念那种对平凡生活的真诚凝视;我们如此怀念朱媛媛,归根结底是因为她代表了一种稀缺的艺术品格。

在追求流量与话题的当下,朱媛媛提醒我们:演员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而在于对人性理解的深度;不在于红毯上的华服,而在于能否穿好角色的粗布衣裳。

“有观众的喜爱,是对电影人最大的鼓励。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好好拍戏、塑造角色,这是最重要的。”2022年,凭借电影《我的姐姐》摘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时,朱媛媛的这段获奖感言言犹在耳。

斯人已逝。然而,生命的凋零并非艺术生命的终结。

观众自发重温朱媛媛作品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通过这些角色与她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奇妙的联系证明:真正的艺术生命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代际的观众中持续产生出新的意义。

朱媛媛的丧事,遵从她本人生前的意愿,一切从简。

而一个好演员塑造的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欢愉与感动,比任何墓志铭都更加永恒。

亲爱的媛媛,我们永远怀念你。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审核: 聂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