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烟火间 勤劳重庆人】杨树弘|犁田开耕礼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杨树弘

2025-05-01 13:16

“五一”假期开启,重庆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田间地头,老把式扶犁驱牛,后生们躬身学技,传承着对土地的敬畏;乌江两岸,曾经的挑夫们用坚实的脚步挑起古镇的千年风华;热气腾腾的坝坝茶香中,是重庆人笑意盈盈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溶洞里别具一格的火锅盛宴,凝聚着重庆人奇思妙想与勤劳智慧的结晶……

在这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画卷中,勤劳的重庆人是最动人的笔触。

——编者

大巴山区,老杨头睡不着了。他摸黑爬起来,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叶子烟。东边的天际才泛起鱼肚白,山脚下的水田笼罩在薄雾中,像蒙着一层纱。

堂屋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老伴也起来了。灶膛里的火“呼”地一声蹿起来,铁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冒泡。老杨头磕掉烟灰,起身去牛圈看他的老黄牛。

“老伙计,今天要看你的了。”老杨头抚摸着黄牛油亮的背脊。牛转过头,温顺的大眼睛里映着晨曦。这头牛跟了他8年,每年开春的犁田礼都是它打头阵。

吃过早饭,老杨头开始准备开耕的物件。犁杖是去年冬天新修的,枣木的犁辕泛着暗红的光泽。他仔细地给犁铧抹上桐油,黑铁顿时亮了几分。

“犁头不上油,耕田累死牛。”这是父亲教他的,他记了一辈子。

村里的锣鼓声由远及近。老杨头抬头望去,只见村委会主任带着一帮后生,抬着扎红绸的犁杖,敲锣打鼓地往他家走来。这是老规矩——村里最会耕田的把式,要主持开耕礼。

“杨叔,今年还是您来!”年轻的村委会主任笑得见牙不见眼。老杨头摆摆手,脸上的皱纹却舒展开来。他进屋换上老伴准备好的新褂子,蓝布对襟衫浆洗得挺括,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田埂上已经围满了人。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衣装,老人们抽着叶子烟说着闲话。地头的香案上摆着三牲祭品,红烛高烧,青烟袅袅。

“开耕啰——”随着村委会主任一声吆喝,锣鼓齐鸣。老杨头牵着披红挂彩的老黄牛走到田边,接过晚辈递来的米酒,先敬天,后敬地,最后洒在犁头上。“三杯通大道,一犁开太平。”他朗声念着祖辈传下来的祝耕词。

黄牛下田的瞬间,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老杨头稳稳地扶着犁杖,犁铧破开沉睡的泥土,翻起黑油油的浪花。“嗨——哟——”他一声吆喝,老黄牛便甩开步子向前走。

“看杨叔这犁沟,直得像墨线弹的!”田埂上有人赞叹。确实,老杨头犁出的沟垄笔直均匀,深浅一致,泥土翻卷的弧度都恰到好处。这是50年的功夫,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犁田的经验。

犁到第三趟时,村里的后生们按捺不住了。小伙子们脱了鞋袜,争先恐后地跳进田里。“让我试试!”“杨爷爷教我!”他们围着老杨头,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

老杨头笑眯眯地把犁杖交给最壮实的后生阿强,自己在一旁指点:“腰要沉,手要稳,眼望前方莫看犁……”阿强紧张得满头大汗,犁出的沟垄歪歪扭扭,惹得众人哄笑。

“莫笑莫笑。”老杨头拍拍阿强的肩膀,“我当年学犁田时,比你歪得还厉害。”他接过犁杖,又示范起来。阳光下,他的身影与犁杖、耕牛融为一体,像一幅古老的剪影。

中午时分,女人们送来了饭菜。田头摆开长桌,腊肉、风干的咸鱼、山野菜摆得满满当当。老杨头被让到上座,晚辈们轮番敬酒。“杨叔,您这手艺可不能失传啊。”村委会主任诚恳地说。

老杨头呷了一口苞谷酒,眯着眼看向远处的梯田。他忽然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后生们听着,我编了首《犁田歌》,今天传给你们——正月里来是新年,收拾犁杖修耙边;二月惊蛰春分到,耕牛喂壮好下田……”沙哑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后生们安静下来,跟着一句句学。不知是谁先敲起了碗筷,很快,整个田埂上响起了有节奏的伴奏。

吃过午饭,开耕礼的重头戏来了——赛犁。村里的老把式们轮流下田比试,看谁犁得又快又好。老杨头当裁判,眯着眼看每一道犁沟的深浅、直度。

“张老歪,你右边浅了半寸!”

“李驼子,转弯处要收着点劲!”

他的点评引来阵阵笑声,被点名的人也不恼,反而虚心请教。最后胜出的是四十出头的王铁柱,他得到了一块红绸布,得意地系在犁杖上。

夕阳西下,开耕礼接近尾声。老杨头牵着老黄牛,把最后一块田犁完。新翻的泥土在夕阳下泛着湿润的光泽。老杨头蹲在田边,捧起一抔新土,轻轻捻了捻。“土润如酥,今年准是个好年景。”他对围过来的后生们说,“记住,犁田不只是力气活,你要懂土地的脾气。”

回村的路上,老杨头走在最后。他回头望去,新犁的田地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像一块块黑色的锦缎。远处,几个年轻人还在田里练习,吆喝声隐约可闻。

村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山里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新芽的清香。

这一夜,许多年轻人都梦见自己扶着犁杖,在镜面般的水田里耕出一道道笔直的垄沟。而老杨头梦见的是父亲教他犁田的场景。

那天的太阳,也像今天一样温暖明亮。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