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杂文】徐文峰|看“小”与做“大”
2025-03-19 11:01
最近闲居书斋,读古书,回想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历,有些顿悟:人不能用“放大镜”将自己看“大”,而要用“凹透镜”将自己看“小”。看“小”自己,大智内敛,克勤克俭;做“大”自己,小处着手,出新出彩。
有人说,骡子马架子大,值钱。但在人生长河中,做人架子大一点不值钱。
看“小”自己,就不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自大自夸。三国时,蜀国参军马谡虽有些本事,但“刚愎自用,言过其实”。在街亭一战中,他不执行丞相诸葛亮的计谋,亦不听王平的苦苦相劝,最终痛失军事要塞街亭,被诸葛亮挥泪问斩,教训深刻,令人扼腕叹息!
看“小”自己,也不能搞“一阵风”,朝“小”夕改。朝朝暮暮,狗尾续貂不行。看“小”自己,需要保持定力,做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诗人鲁藜在《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是的,看“小”自己,当作“泥土”最为可贵。因为真正的“泥土”是厚重的、谦逊的、高贵的;看“小”自己,不是轻视自己,而是一种智慧、能力和修为。
吾友钱隆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年轻时做过企业老总,后企业改制,他又尝试过多种职业,后来考进了融媒体单位,把自己当作了“泥土”,业余时间重拾文学创作,既写散文、当“摄郎”(摄影创作),又“搞灯”(从事“梁山灯戏”创作),做得风生水起,很令人佩服。
“一滴水见太阳”,看“小”自己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大”自己。一要腹中有诗书。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要在读书学习中摒弃“小肚鸡肠”,学习做“大先生”。二要脑里有方向。坚持“补钙”,向上向善向前,使自己脑中常有“指南针”。三要脚下有乾坤。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大局。要放开、放手、放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做人做事敢担责、乐担难、勇担险。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云:“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看“小”自己,做“大”自己,才能放飞自我,永葆人生之树常青。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