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潮】刘燕子|风从山中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刘燕子

2025-03-14 10:49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当温柔的阳光拂过大地,春日的美好便纷至沓来。

那虎峰山上的灼灼桃花,将层层叠叠的粉雾漫向云端;那土地里的鲜嫩野菜,是小小孩童的乡野意趣;那江水中的灵动鱼儿,用欢快的身姿注解着蓬勃的生命力;那朴实坚韧的母亲,把自己站成了春光里迎风舒展的山梁……

春山苍苍,春水潺潺,春风漾漾。踏进这春日的万千气象里,你就是那最美的风景。

——编者

3月,风从山中来。

我站在滑石古寨的山顶上,风,灌满裙摆,裙裾飞扬,吹落心头的石头,内心感受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

那是多年前,我正处于人生迷茫的时期。带着母亲爬梁平滑石古寨,远望层峦叠嶂,近观湖面金鳞,突生人生一瞬,沧海一粟的慨叹。

我把古寨的历史读给母亲听。她没回应,只是看着那些硕大的柱础石与地基残垣,喃喃自语:“这里是灶房,那边可能是厢房……”更多的时间,我们站在紧临绝壁的长廊上,只吹风,不说话。

我不知道没有读过书的母亲,那个时刻心里会想些什么,会不会也跟我一样,内心百转,空悲时光。

母亲虽已经七十过半,但行走、爬山,脚力比我还快。

那次爬陡峭的滑石古寨,我几乎十步一歇,而母亲,总是在前头静静等我,不催促也不抱怨,只是安慰我:“没得啥子,慢慢来。”望着母亲矫健的身姿,我一度以为,这样的时光可以天长地久。

两年后,一场疾病让母亲缠绵病榻。每次出游,怕她失落,我都告诉她,要外出学习几天。

母亲再也没有机会去往远方,再也没有机会丈量山水。她常感叹命运不公,每次说起,老泪纵横。

我们见不得母亲的泪。那泪,砸在心上,坑坑洼洼的。

我们背过身偷偷抹泪,转过身对母亲说:“没得啥子,有我们在。”

轮椅上的日子漫长又孤单。母亲不识字,电话只会接,不会拨打。我把我们三姐妹的名字写在一张A4的纸上,反复教她认,可她总是转瞬就忘。

后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把一家人的名字前面加上“阿”,手机按音序自动向前排序。这样,母亲就能一下子找到我们的名字了。

“阿刘运红”“阿刘运均”“阿刘三妹……”母亲解开电话锁,僵硬的手指点开联系人,响亮的语音播报出我们三姐妹的名字,按下拨打键,电话“嘟嘟嘟”响起来:“三妹啊,你家的咸菜坛子不要忘了加坛沿水,还有一包小米记得拿出来吃了。”

依靠一部手机,母亲似乎回到了在我们三姐妹家忙碌的时光:红薯粉放哪里,有多少;冰箱里缺什么;哪家的香肠一直没吃完……经过母亲的调度,三家人的物资完成了流动整合。

隐蔽在家里各处的干货物资又出现在了眼前:粉条、小米、蒸肉粉、炖鸡辅料、老冰糖……母亲不识字,但是她强大的记忆力,却能精准回忆出每件物品的购买时间,及时提醒我们在保质期前消灭掉。

母亲还学会了刷抖音。一个30多岁的男子天天在直播间里看山望海,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爬上最陡的那座山;一个患癌的儿子照顾生病的父亲,两人开玩笑打趣,嘻嘻哈哈的笑声经常从手机里钻出来……

母亲还关注跟我们相关的政策和时事:高温延期开学了,作业不能布置多了……于是,饭桌上她的唠叨也多起来。

母亲不再反复抱怨身体状况,不再羞于出门。她从坐不稳轮椅,到学会摇着轮椅乘坐电梯上下楼。当地面不平影响轮椅滑动时,她也大方向旁人求助。当别人问起她的身体状况时,她总会淡淡一笑:“没得啥子,日子反正要往前走。”

历经病痛折磨的母亲,悠悠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里有茂林修竹,也有百味人生。

又是一个春天,我与朋友再去梁平,一大群人兴高采烈。

出行之前,我照例向母亲请假:“梁平你也去过,还记得不?”

“记得,记得,那年春天,我们去爬了很陡的山。”母亲笑起来。

我不再担心母亲会失落,打开手机,和她一起看多年前去滑石古寨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站在高高的滑石古寨山顶上,任春风拂面,与大山融为一体。

如今,轮椅上的母亲,依然站在山顶——那是她用生命的韧性筑就的高地。

想起多年前陪伴母亲爬滑石古寨的情景。虽同在梁平,这一次的心境却与当时全然不同。没有茫然,只有安然。

“没得啥子,日子反正要往前走。”在梁平,竹山中风景优美,朋友的车没有跟上头车,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大家都有些着急起来,我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

“没得啥子,你们慢慢来,春日的美好都在路上。”我在群里写下这句话,群里点赞者众。迷路的、等候的,都不约而同把先前拍的、当下拍的一张张美图分享出来。嘻嘻哈哈声中,大家都忘记了着急。

“没得啥子”,这是重庆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却道出乐观和豁达的态度,安定了处在波折中的人们的心。

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此消彼长。

“没得啥子,熬过去就好了。”这是母亲的劝慰。

“没得啥子,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你就说。”这是朋友的陪伴。

“没得啥子,事情没做好我们重新来做。”这是师长的宽容。

“没得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是内心在为自己打气。

忽然懂得,那些被我们轻忽的日常,何曾不是待攀的山岭?当我们把“没得啥子”当作登山杖,每一寸光阴都成了通向云天的路径。

风从山中来,更从心底来。

夜里,起了雾,竹山潮湿,一锅土鸡喷香软糯,无比温暖。

窗外夜空沉静。我似乎看到母亲正坐在客厅里刷抖音的模样,耳边响着“没得啥子”的话语。

原来,生命最高的峰峦,从来都不是某个具象的山头,而是当我们懂得从容面对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站成春光里迎风舒展的山梁。

终于明白,母亲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山峰。那年春天在梁平的山梁上,她站立的姿态就是最美的风景。当她安慰我“没得啥子”的时候,她的朴实与坚韧,就已经给了我永远的依靠。

风从山中来。

我们迎着风,将每一句“没得啥子”轻轻抛向山谷。那些此起彼伏的回响,终将化作满山竹涛:风来,随风起舞;风去,挺直胸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