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潮】罗承勇|登三峡之巅
2025-03-06 11:56
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我顶着花白的头发,用一甲子的豪情和自信,登临三峡之巅,感受那千古风流,与山川、云海、红叶、清风、诗情来一场心灵的邂逅。
清晨,我踏上了前往三峡之巅的旅程。车窗外,山川河流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逶迤而去,让人心旷神怡。
此时此刻,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情油然而生,那是一种怎样的豪迈与速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诗仙相会相逢在这壮丽河山,把酒言欢。
▲三峡之巅景区。(本报资料图片)
抵达三峡,按照自己的心灵所愿,从白帝城开始徒步登山。
远观山峦起伏,险峰耸立直插云霄。天气晴好,游客甚众,风声、江声、树声、人声鼎沸变化、起起伏伏,仿佛奏响了一曲交响音乐,在峡谷中激荡着人向上攀登。
山道崎岖,每一步仿佛都踏着历史的厚重,前方阶梯高不可攀,感觉一直延伸到云外天边,有一种力量在召唤——往前走。
我依稀听到了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在这落木与江水间,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渺小。
当我攀爬到标志为985的平台时,口干舌燥,喉咙感觉要起火了一样,头发湿漉漉的,双脚如千斤重,真是累得怀疑人生啊!
看着身边的人大口喘着气,依然鱼贯向山上爬去,我硬撑着残存的力气和信念,继续跟着前面的人走。
危石鸟道是徒步登山的最后一段,也是最险峻最壮观最震撼最精彩的一段。往往最精彩的乐章和故事都是在最后,登山到了1314平台的时候,我已然是一种“难以再坚持”的情绪,但高峰依在,唯有奋然前进,才能到达峰顶。无理由地向前,内心念着“必须爬上山顶”,双腿机械地向前,似乎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我前行至了峰巅。
站在三峡之巅,望着身后弯曲而陡峭的山路,任云海翻卷,我沉浸于自己的感受中,在心里发问:我还会来登三峡之巅吗?!
俯瞰长江,漫江碧透,水平如镜,澄怀观道,苏轼《赤壁赋》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在耳畔响起。
长江之水,日夜不息,见证了多少兴衰更迭。我在这江水的奔流中,看到了历史的长河,也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也许,登一次三峡之巅,就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和重生,这种脱胎换骨似的跋涉和起伏无限的情绪,让我真正明白人生中经历高峰的意义。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给群山和江水镀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时光仿佛在此刻突然停顿,坐在三峡之巅,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山川的壮美。我想起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断追求的意志。
三峡,你以你的壮丽,你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天地的广阔,生命的深邃。
夜幕降临,远处的归鸦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我不知道归鸦的旅程到底在何处?但我已然明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