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重庆③|江竹筠:要做斗士,不做装饰!
2025-04-18 11:28
▲重庆市档案馆供图
人物简介
江竹筠(1920 — 1949)四川自贡人,曾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川东临委交通员。1948 年 6 月 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严刑拷打拒不出卖组织,1949年 11 月 14 日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2009 年 9 月入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江竹筠 8 岁时随家人来到重庆,全民族抗战爆发时,她正上中学。“要做斗士,不做装饰!”这是那个年代知识女性中流行的一句话,江竹筠将此奉为圭臬。她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涌向田间、街头,组成歌咏队、演讲队、壁报队、募捐队,投身时代洪流之中。1939 年夏,经同班的党员戴克宇介绍,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 年秋,江竹筠任中华职业学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由于国民党反共的趋向日益加剧,她所在的江北县党组织几次发生党组织被破坏、党员被捕的事件,连续三任县委书记被川东特委、重庆市委紧急疏散,但是,她领导的党组织不仅没有暴露,而且还有所发展,显露了她作为优秀地下工作者的能力。
皖南事变后,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重庆地下党员都被动员起来散发《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等传单。江竹筠为避免暴露,和何理立在深夜将传单用石块压在教师办公室、教室门口和走道上。第二天早晨,中华职业学校师生们看到传单,全校哗然,纷纷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发动内战的可耻行径。
随着斗争环境的不断恶化,江竹筠按照上级指示,先后转移到綦江铁矿、重庆郊区赖家桥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合作社任会计。1943 年 5 月,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江竹筠作为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助手,与之假扮夫妻,以掩护彭咏梧的工作。1944 年春,江竹筠去《新华日报》营业部购买苏联小说《虹》被特务跟踪。为保障重庆市委机关安全,1944年 5月,党组织将江竹筠转移至成都。在此期间,江竹筠复习、补习全部高中功课,于 9 月顺利考入四川大学。
1945 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1946 年,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儿子彭云。在完成第二年的学业后,江竹筠于暑假回到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 年 3 月,四川省委、新华日报社被迫撤往延安。江竹筠受重庆市委指派继续负责联系重庆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等地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和学生运动。
1947 年春夏,川东党组织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10 月,重庆市委改组,成立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王璞任书记,彭咏梧为临委委员兼下川东临委副书记,直接领导下川东地区的武装斗争。江竹筠以临委联络员身份一同前往。她沿途细心设点布线,先在民生轮船公司找了姓何的同志,协助渝万之间的运输,又把万县和成银行李承林、云阳城内柳特因、云安盐场刘子俊作为她在云万两县的交通站。她还为过往的同志在各地选择了一些便于掩护的茶馆旅社,如云阳的长发栈、万县的滴成茶社,对老板和伙计的历史、思想情况、社会关系做了详细调查。下川东地区虽有少数骨干,但知识分子干部很少,尤其是奉大巫工委特别缺乏。于是江竹筠受派到重庆,向川东临委请求尽快输送干部。江竹筠走后不久,1948 年 1 月,彭咏梧在组织暴动时不幸牺牲。为了安全,组织劝江竹筠留在重庆。但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6 月 14 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
重庆行辕二处处长、西南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后,亲自审讯江竹筠。江竹筠对徐的审问一概答以“不认识”“不知道”,随后干脆不予回答,即使面对酷刑仍视死如归,拒不出卖党组织的机密,保护了党的地下组织和大批同志。重庆解放前夕,毛人凤、徐远举等人制订了杀害狱中革命者的秘密计划。1949 年 11 月 14 日,特务们以“转移”为名将江竹筠叫出牢房,与其他难友共 30 人分批押赴电台岚垭。临刑前,江竹筠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江竹筠牺牲时年仅 29 岁。
江竹筠在牺牲前,曾托人带了一封信给表弟谭竹安。她在信中表达了迎接解放的热切期望,也作了牺牲的准备。她说:“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