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夜读|最美的邂逅(节选)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09 21:30

图片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头遇见了学生时代的老师,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身为老师的你遇见自己的学生,你又想和他(她)说什么?

今天,为您分享新重庆-重庆日报《山茶花》专栏的文章《最美的邂逅》(节选)。

图片

最美的邂逅(节选)

作者何琛

风尘仆仆,下了高铁打出租,一口气没歇,受邀做评委的我直奔一个教师演讲比赛会场。

现场,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大学老师董教授。我热情地喊她,然后自我介绍:“董老师,我是95级的班长何琛,您还记得我吧?”董老师一愣,朝我微笑了下,点点头。来不及寒暄,我们在观众的掌声中坐下来。

主持人已经在说开场白了,我却一个劲儿地盯着董老师看,激动的心情还在奔涌着,难以自抑。

20多年前,董老师来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我站在教室的讲台前正在给全班同学布置一项工作。等我走下讲台,她才推门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刚才那个高挑的女孩,我觉得她真像老师。”说完,还微笑着朝我看了一眼。

董老师的开场白居然不是介绍自己,而是点评我,不,是褒奖我。“像老师”就是对师范生,尤其是刚入读的师范生最高的褒奖。我心里当然特别高兴,不仅特别认真地听课,对她也多了别样的敬爱。

因为这句用心的褒奖,我在后面的学习及工作中总是有莫名的自信。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教书而生,站在讲台上的我就是天下无敌。

然而,董老师并没有看我,她专注地盯着舞台。我也定了定神,平复了下心情,开始像老师一样专注于舞台。

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招呼着评委和选手合影,我赶紧站到老师身边,高兴地偎着她比了个“耶”。

回到家,我给她发了一条微信,感谢她曾经的肯定,我这个老师还要继续“像老师”,像她一样无论哪个年纪都一直勤勉闪亮。

很快,手机亮了一下,微信进来。我正感叹老师回复好快,但是打开一看,是一条添加好友的请求,赫然写着我曾经的学生小静的名字。

“何老师,我是昨天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也是您的学生小静。”

“啊?”我非常惊讶,准备问她是哪一位老师。

“我是合影里最后一排穿红衣服的。”她似乎知道我想问什么,很快跟着这句话发来了合影。 “昨天看到老师太激动了,但是怕有作弊嫌疑,不敢来喊您。”

原来昨天抑制不住看到自己老师激动的不止我,还有我的学生。

我放大图像,仔细端详她。是的,我依稀找到她少年时的影子了。

她原来是戴眼镜,有些内向,总是腼腆地躲在同学身后对着我笑。现在大大方方出现在我面前,我反而认不出她了。

她说,她至今还记得作文本里我给她的那句一直激励她的评语“小何才露尖尖角”。她还补充说,因为她姓“何”,所以我当时特意把“荷”改成了“何”。因为这样的激励,她无论何时何地拿起教鞭,总是信心百倍。

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聊了半天。我知道了她一路辗转的艰辛,她却说更理解了当年我们老师的不容易。我们约定保持联系,定期聊聊做老师的二三趣事。

刚准备说再见,董老师回复了消息:“你不只像老师,你就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好老师,继续加油!”

胸口一热,眼眶也跟着一热,“谢谢老师!”我手上敲字,心里默念。

接着,我把董老师送给我的话原封不动地发给了小静,这个一直以我为榜样的年轻女孩。

“谢谢老师!”这是她回复我的话。

本文选自新重庆-重庆日报《山茶花》专栏

出品:刘长发

监制:张红梅 周秋含

策划:单士兵 张一叶

统筹:吴国红 康延芳 马京川

栏目主持:朱丹红

本期朗读、音频制作:贺子桓

栏目请点击>>>

《新重庆·夜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袁文蕙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