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夜读|从《哪吒2》看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节选)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5-07-01 21:30

图片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经过153天放映,累计票房159.1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影片上映至今已经打破中国电影超100项纪录,创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今天为大家分享重庆日报《两江潮》专版的文章《从<哪吒2>看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节选)。
图片

从《哪吒2》看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节选)

作者 兰世秋

《哪吒2》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再度将中国古代神话推至聚光灯下。

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对故事具有当下性的精彩改编、“死磕”的创作精神以及先进数字技术的加持,但追根溯源,其核心魅力仍来自于底蕴深厚的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神话,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岁月里,植根于对世界的探索、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期待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从盘古开天到女娲造人,从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这些古代神话故事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以哪吒的故事为例,他身上展现出的正义、勇敢、坚强及反叛,与中国神话体系中诸多人物一脉相承。他敢于挑战权威,越挫越勇,这种精神呼应了另一个神话人物——孙悟空。孙悟空凭借一根金箍棒挑战整个天庭权威,勇往直前,绝不向强权低头。还有“大禹治水”故事中的大禹,带领民众,面对滔滔洪水,不畏艰险,耗尽心力,最终完成治水大业。

这些故事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不屈不挠、奋勇向前。

中国古代神话在艺术表现上极具想象力,构建出一个个奇幻瑰丽的世界,极具魅力。

▲电影《哪吒2》海报

神话故事中的场景设置常常都突破现实的束缚,让人惊叹不已。《哪吒2》中呈现的奇幻绚丽的海底龙宫,其灵感就来源于中国神话对海洋世界的想象。在古老的神话里,大海深处藏有神秘的龙宫,龙宫由龙王统治,奇珍异宝无数。这种对浩瀚大海的想象,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山海经》中记载的“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也将太阳栖息的扶桑神树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古人对天体运行的奇妙构想。

中国古代神话中还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隔河相望,唯有每年七夕,才能借助鹊桥相会。他们的爱情历经重重磨难,却矢志不渝。这种超越现实阻碍的深情,令人向往。

嫦娥吞下药丸,飞向清冷的月宫,与玉兔相伴,孤独却又带着对人间的眷恋。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想象,更将嫦娥的凄美爱情融入其中,令人动容。

夸父为了追逐太阳,渴饮黄河、渭水,最终力竭而死,这种对理想的追逐,对光明的执着追求,令人感佩。

……

这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引发人的心灵触动,从内心涌动出对美的追求。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也能从中获得鼓舞与支撑,怀揣希望继续前行。

在情感表达方面,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贴近生活,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沉香救母的故事中,沉香为了救出被压在华山之下的母亲,不畏艰险,刻苦学艺,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劈开华山。这与哪吒和父母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式亲情的深沉展露无遗。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这种知音难觅、生死相依的友情,和《哪吒》系列电影中哪吒与敖丙跨越种族的友情一样,触动着人们内心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哪吒2》登上全球影史票房第5,中国古代神话能够感染世界观众,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价值观层面看,中国神话所蕴含的正义、勇敢、善良、坚韧等品质,是全人类共通的追求。尽管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美好品质的向往是一致的。

从艺术风格来看,中国神话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与西方神话有着明显区别,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仙境、形态各异的神兽等,为世界观众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审美之窗。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吸引了世界目光。

神话故事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哪吒2》只是其魅力的一次集中精彩呈现。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创作者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颗文化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选自重庆日报《两江潮》专版

出品:刘长发

监制:张红梅 周秋含

策划:单士兵 张一叶

统筹:吴国红 康延芳 马京川

栏目主持:朱丹红

本期朗读、音频制作:易华

栏目请点击>>>

《新重庆·夜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唐文培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