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夜读丨来凤鱼的辉煌(节选)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5-04-29 21:30

图片

重庆大厨受火锅启发,以大刀阔斧的麻辣革新,创制脆嫩鲜香的来凤鱼,掀起川菜创新浪潮,重塑山城食俗基因。今天为大家分享《味道重庆——舌尖上的龙门阵》里的文章《来凤鱼的辉煌》(节选)。

图片

来凤鱼的辉煌(节选)

作者 陈小林 卢郎

20世纪80年代初,一款“吃鲜、吃活、吃跳”的食风,掀起了一场川菜创新的“狂飙”,给沉闷的重庆食苑,吹来猛烈的麻辣之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以麻辣味为主的菜肴, 如千树万树梨花般开满重庆的大街小巷。

其发端就是来凤鱼。一时间,璧山来凤,这个老成渝交通线上的商驿,在重庆众多老饕口中,成了追求标新立异、独创菜系的食家们的向往之地。据说,当时奔波于成渝公路上的司机们,一路上再饿也要赶到这儿来吃鱼。麻、辣、鲜、香、嫩,闻了让人食欲大振,吃了让人精神爽快。

相传创新来凤鱼的,是来凤供销合作社饮食店的几位大厨。他们从火锅中得到启发,大刀阔斧地对传统做鱼方法进行了改造。他们推出的新菜,受到人们欢迎,可大厨们不善给菜取名,干脆就将地名冠上,因而得名“来凤鱼”。

▲图源:《味道重庆——舌尖上的龙门阵》(摄影:彭静 田道华 喻祥江 胡罡)

90年代末的一天,我们从成都返程时,决定在来凤镇吃晚饭,然后连夜开车回重庆。

到了镇上,有许多店家在外招揽生意。我们也在招揽客人的服务员的指挥下,进了一家鱼馆。不到三十分钟,一盆散发着浓郁麻辣香味、强烈地刺激着人们味蕾的来凤鱼就做好了。

鱼确实好吃,麻辣味闻着让人提神醒气,且味中又裹夹着葱香、姜香、蒜香味儿,让人不禁食指大动。我用筷子夹起一块鱼肉送入口中。嫩!这是第一感觉。紧跟着涌入唇舌间的,是麻辣的鲜香味儿。原来厨师在鱼上面加了大量热油,油浮在了上面,即使是生鱼片,也会被高热捂熟。

随着时间的流逝、交通环境的变迁,来凤镇已经褪去了它往日的辉煌,来凤鱼的做法也已逐渐被淘汰。可它所提倡的“吃鲜、吃活、吃跳”的食风,大胆用料、不讲刀工的烹饪手法,却掀起了一场川菜创新的“狂飙”,至今繁荣着重庆乡土美食花园。

本文选自《味道重庆——舌尖上的龙门阵》

出品:刘长发

监制:张红梅 周秋含

策划:单士兵 张一叶

统筹:吴国红 康延芳 马京川

栏目主持:朱丹红

本期朗读、音频制作:蒲玉

鸣谢:重庆出版社

栏目请点击>>>

《新重庆·夜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