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夜读丨黄葛树下白鹭飞(节选)
2025-04-17 21:30

一群白鹭以它们优雅的姿态,划破灰蒙蒙的天空,与古老的黄葛树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我们带着这份宁静中的灵动,一同走进这段关于自然、生命与希望的温馨故事。今天为大家分享作家伊禾的文章《黄葛树下白鹭飞》(节选)。

黄葛树下白鹭飞(节选)
作者 伊禾
一群雪白的鸟儿,从我头顶飞过。
鸟儿大约有二三十只,排成整齐的人字,像经过专业训练的队列,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远远望去,在瓦灰瓦灰的天空中,它们时而整体来个小俯冲,像在完成高空表演,身后抛出美丽的弧线;霎时,又向云端笔直地追去……
操场东面,靠近盘溪河畔有几棵黄葛树,高大挺拔的身姿,披满密密匝匝的枝叶。它们曾和我一同年轻,一同变迁。转眼20来年过去,当年的黄葛树如今已参天耸立,树与树间的枝叶彼此依偎,托起整片深情的浓荫。
盘溪河这方小小的浅水沼泽,还有操场边的黄葛树,善意地承载了一群白鹭的自由栖居。
我痴痴地看着那群白鹭,从我眼前一点点远去。想象着夕阳西下,远峰被彩霞染成金黄。一只白鹭玉树临风地落在水上,洁白的羽毛如同坠落的霜花。它的一只单脚,稳稳地立在风中。它灵动的黑眼睛,专注地盯着浅水洼,一眨眼工夫,跃动、俯身、雪白的翅膀极有张力地展开,那细长的嘴上,不知何时已衔起一只肥美的河虾。
▲白鹭在觅食。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当年李白写下《白鹭鸶》这首诗时,他一定与孤鹭相遇,被它的优雅与从容,深深地打动过。
那些根深叶茂的黄葛树,让一群白鹭找到了栖居之地。那个早晨,我忽然想对黄葛树轻轻地说一声“谢谢”。
我对白鹭的惦记,就在这树和溪、绿与白之间,忽上忽下。
某一天,我快速吃过早饭,兴冲冲地跑到黄葛树下。可是,白鹭竟然没有来。听同事说,白鹭常常出现在早晨和黄昏,有时悄然无声地站在树上,只见几个白点;有时成群飞出,搞不清去向。
隐隐约约的,我竟生出一些担忧,它们去了哪里呢?我在心里默默祈愿,这群白鹭能平安归来。
又是一个清晨,站在黄葛树下,我抬头欣喜地再次看到了白鹭。不经意间,它们又立于枝头,真好!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着课本里的《白鹭》,郭沫若先生笔下的赞美,看着寒冬里飞走又飞回的鹭群,我的心里顿时涌出一股暖流。
一定要找个时间,带着我的孩子们去黄葛树下,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看白鹭飞。
本文选自重庆日报《两江潮》专版
出品:刘长发
监制:张红梅 周秋含
策划:单士兵 张一叶
统筹:吴国红 康延芳 马京川
栏目主持:朱丹红
本期朗读、音频制作:蒲玉
栏目请点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