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非遗+故事”讲宪法 普法入心润无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02 17:17

“宪法是什么呢?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流传在我们广阳镇已久,跟法相关。你们听完就晓得,自古以来法律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在南岸区的广阳故事会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志榜在台上用地道的重庆方言讲述着有声有色的宪法故事,台下不时迸发出笑声和掌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阳民间故事”是重庆市南岸区的独特名片,广阳镇在重庆造船厂旧址上建设了广阳故事会馆。明月山下,长江之畔,人们在这里喝着盖碗茶,听故事、摆龙门阵。

南岸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充分发挥广阳民间故事“文化底蕴足、地方特色浓、群众基础好、创新潜力大”的优势,联合杜志榜带领的广阳民间故事创作团队,围绕宪法,从民间收集并再创作了一个个“接地气”的法治故事。近5000则广阳民间故事中,法治类题材故事有1000多则,如《无知法盲酿苦果》《狄巴县断案》等。以杜志榜老师为代表的广阳故事大王宣讲团通过“摆龙门阵、讲故事”的形式向群众讲述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如今,广阳民间故事团队创作的《虎口取证》《轿夫惜鞋》等法治类民间故事已成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法治文化精品,并作为重庆市典型普法类案例入选了司法部典型案例库。

每逢全国“宪法宣传周”“三月法治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以及全民反诈、反邪教等各类普法宣传活动,都能看“广阳故事会”的身影。

在今年的宪法宣传周,“广阳故事会”从宪法的修订历史讲到宪法的内容、意义,穿插了“为什么要积极参加选举”“为什么要依法纳税”“不赡养老人负什么法律责任”等多个真实案例,向居民诠释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一个个故事,一场场宣讲,朴实的重庆方言把宪法故事讲得精彩动听。

“杜老师他们讲的故事蛮生动,我都听了20几年了,现在经常和我孙子孙女来听,”一位65岁的广阳故事会老听众说道,“法治素养是公民必需的,但自己学法还是比较枯燥,也不好理解,但是在这儿听故事不仅开心,还能顺便学法。我这种老年人爱听,我孙辈这些娃儿们也喜欢听。”

南岸区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既增加了普法创新性趣味性,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和创作推广,法治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南岸将持续推广“非遗+故事”普法路径,让更多人听到宪法里的重庆故事。

来源: 网信南岸  
编辑: 田韵沁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