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医案例宣传月25|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杨昆鹏:实施特色科室领航计划,实现学科建设求“新”提“质”
2024-08-19 14:45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昆鹏(右)
“发展新质生产力,学科技术是动能,医院实施特色科室领航计划,实现学科建设求‘新’提‘质’。”
近日,由重庆日报传媒、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医院协会推出的“强医为民,新质发展——重庆2024医院强医建设示范案例征集与展示”演播厅公益访谈活动在重庆日报传媒演播厅正式开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昆鹏做客演播厅,分享了医院如何从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建立完备培训管理体制、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三个方面着手,发挥中医药专科特色优势,从而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的优秀案例。
主持人: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下医院通过哪些方式加强特色科室建设,赋能医院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昆鹏:发展新质生产力,学科技术是动能,医院实施特色科室领航计划,实现学科建设求“新”提“质”。
一是医院坚持“精专科 强综合”发展定位,传承创新百年“渝州正骨”学术思想,逐步形成以“正骨、养筋、用药”三大基础理论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实现筋伤及骨伤序列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全覆盖。
二是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优势专科骨伤科,市级中医名科正骨科、脊柱科等优势专科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以中医药特色指标和中医优势病种为导向,不断加强亚专科的孵化和培育,发挥学科技术带头人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技术能力“突围破局”。
三是围绕“名院、名医、名科、名术、名药”五名工程,强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高水平科研能力提升,发挥医院在骨科治疗方面显著优势,重点突破骨折、创伤、骨科疑难病种诊治,高位推动中医名院品牌建设。
主持人:那么医院又是通过怎样的培训和管理体系,来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杨昆鹏:锻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是活力。医院实施团队建设强基计划,实现诊疗能力提质增效。
一是在管理团队上出实招。医院持续深化干部管理培训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化龙桥院区位于红岩革命腹地,自搬入以来,医院积极将院内文化、中医药文化同红岩精神相结合,邀请专业管理培训团队、业内知名专家等,开展涵盖政治理论、红岩文化、行业政策、领导力提升、团队管理、战略规划等多领域的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学习形式,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赋能科学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优秀管理团队。
二是在专技团队上出硬招。医院于2023年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骨科医院,形成医、教、研、产、文协同发展格局。针对医药护技不同群体分层次开展渝州正骨诊疗手法、急诊急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前置审方、临床带教等多维度的培训,积极参加急诊急救等各类市级比赛、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三基三严、临床技能比拼、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各类大比武,注重实战能力提升。以“渝州正骨”特色文化为引领塑造一支能看病的老师、能讲课的医生“双栖”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三是在“助手”团队上出新招。医院完善HRP运营管理系统,构建后勤综合保障平台,不断加强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合同、物资、DRG成本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借助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搭建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相衔接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牵头渝中区卫生系统数字健康亮点工作——区域前置审方系统、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实现“检查结果跨机构查询”“相似检查智能提醒”“区域医学远程诊断”“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等功能。致力为临床提质增效构建一支信息赋能、科技助力的智慧+“助手”团队。
主持人:最后请您再分享下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杨昆鹏:夯实新质生产力,服务质量是优势。医院实施惠民服务春风计划,实现看病就医增效暖心。
一是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医院加大信息化投入,开展了线上线下便民惠民措施建设,提供预约挂号、线上缴费、报告查询、诊间支付等功能,缩短就医等待时间。建成互联网中医医院,初诊病人可实现网上免费咨询,复诊病人通过互联网医院即可实现续方。提供个体化加工服务,开展中药煎药、临方制剂加工,为患者免费提供中药饮片和中药汤剂快递到家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二是在难点堵点上做“除”法。化龙桥新院区开放床位900张、停车位500个,划分门诊部、住院部、急诊部、国医馆、体检中心等五个区域。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无障碍通道,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充电宝、共享轮椅、自动贩卖机、快递柜等便民设施,为患者看病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渝中区图书馆共建的“城市书房”藏书2000余册,为在院患者、周边群众提供免费的阅读空间。免费开通“健康直通车”,开辟3条路线无缝连接新老院区和地铁站。
三是在统筹优化上做“加”法。医院统筹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在骨伤、筋伤治疗、中医特色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的龙头作用,举办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义诊活动,开展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公卫指导,实行医联体之间院内自制剂调配。将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送到群众身边。
主持人:在学科建设上求“新”提“质”,在诊疗能力上提质增效、在为民服务上增效暖心,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以实际行动融汇百年中医精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期待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今后为推动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叶慧/整理 图/李瑞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