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医案例宣传月23|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强:“四建四推”战略驱动,领跑医院发展新赛道
2024-08-18 19:2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强(右)
近年来,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积极推进“一科室一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构建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新业态,走出一条以互联网为依托,医防融合为载体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重庆日报传媒、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医院协会推出的“强医为民,新质发展——重庆2024医院强医建设示范案例征集与展示”演播厅公益访谈活动在重庆日报传媒演播厅正式开机。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强做客演播厅,分享了医院为实现目标,提出了“建队伍、建学科、建质控、建机制”和“推医联体建设、推综合改革、推成本控制、推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四建四推”的发展思路,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主持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医改的深化,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请您谈谈医院是通过采取哪些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呢?
杨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旨在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医院应当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式,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四建四推”的发展思路。
主持人:那么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四建四推”具体内容。
杨强:“四建”是通过“建队伍、建学科、建质控、建机制”,实现强化业务内涵,提升医疗质量,不断夯实“二甲”根基。医院始终以“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引育高端人才,培育沙磁名医5名,高级职称人员40余人。建设有市级重点专科3个、区级重点专科5个、挂靠区级质控中心3个、区医学会学术专委会3个,建设国家级名老中医流派工作室1个。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四川省遂宁市安居人民医院等市内外三级医院建立业务指导关系,实现人才、学科、管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实施预算管理,引入预算报销内控一体化系统,合理有序投入“人、财、物”等成本,真正做到业财融合,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推”是指“推医联体建设、推综合改革、推成本控制、推互联网医院建设”。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互联网医院为平台,推进专家坐诊、现场指导手术、双向转诊及学术交流等业务场景;与西南医院合作医防融合联建,共建“脑卒中救治圈”,邀请专家每月来院坐诊。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开展全员心理测试等;与市中医院合作共建中医全科医师规培实训基地。积极推进DRG付费转换改革,提升医院疾病编码入组率,充分利用时间消耗指数、资源消耗指数等指标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提升诊疗质量。医院还参照“两个允许”备案实施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结合医保指标等推进院、科两级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能效杠杆效益撬动绩效考核。
主持人:公立医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请问杨强院长是怎样带领医院职工突破困境,又是采用了哪些举措,以此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呢?
杨强: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不少困难,由于我们医院地处沙坪坝区最西部,该区域城市化进程较慢,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医院在运行中也存在较多困难,但我们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实现了质量指标、经济指标的同步正向发展。
医院对发展定位非常准确,自2016年转型中医类别医院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始终以二甲评审标准为准绳、以ISO9000质控体系为标尺,大力发展中医,整合中西医优势积极推进“一科室一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医养结合中心等。现正全力打造以精神心理康复、残疾人康复、老年病康复为主的区域性康复医院,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发扬中医优势,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转型后,将“中西医并重,打造沙区西部中医医疗中心等”纳入发展战略,全员强化中西医结合发展理念,打造中草药文化园、名医工作室、中医健身广场、改建中医药服务馆等,成功创建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此外,医院开展专技人员西学中培训、推行中医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实施中医师对口支援方案、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坐诊指导、结对开设巴渝王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打造市级疼痛综合试点、援建奉节疼痛康复项目和开展制膏、制丸临方加工服务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坚持中医药“五进”活动、开展减免中药及治疗费、免费足浴及发放中药汤剂等优诊惠民活动,打造“岐黄医者夜话中医”和“红岩党员赶集日”惠民服务品牌,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群众患病的就医需求。
聚焦重点人群,打造高品质残疾人康复机构。医院有很好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基础,是“重庆市残疾人标准化示范性社区康复站”“沙坪坝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现有康复临床科室1个,康复医生、技师10余人,各类中医、西医康复设备300余件。能够为患者提供康复评定、偏瘫肢体综合训练、PT、OT、言语训练、手功能康复训练、电针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治疗、气压治疗、四肢联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减重训练、隔物灸治疗、蜡疗等康复治疗。医院二期建设后,将加强与区残联、体育局的资源协同,发挥中西医治疗和功能康复训练优势,为残疾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肢体与心理康复服务,打造全市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助力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口老龄化,打造特色医养中心。医院推行的“五位一体”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全市具有知名度,多次接待国家医管中心和市外单位来院调研交流。现有“医养结合”科室2个,在院康养老人近100人。已批复建设二期康养中心,将再增设医养床位240张,共计达300张。设置医养结合门诊、康养护理公寓、康复理疗病区、安宁疗护病区、健康培训室等功能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依托“针灸、康复、骨伤、肛肠”等中医特色科室,更好满足老年人倾向中医的医疗需求。今年被重庆市经信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纳入了重庆市第一批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医院将借互联网医院平台,全力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助推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努力创建人民满意医院。
(整理/汪丽容 图/李瑞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