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看健康03|荣昌区:推进成渝两地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网格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09-25 16:32

近日,由重庆日报传媒、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的“礼赞新中国 出彩新重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庆卫生健康事业惠泽民生成就展示暨演播厅公益访谈活动在重庆日报传媒演播厅正式开机,来自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唐敏,荣昌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邓定建,荣昌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喻蓉,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吕自苹做客演播厅,他们分别就如何推进成渝两地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如何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如何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如何让中医药文化贴近群众生活、如何改善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坚持推进成渝卫生服务一体化,坚持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力书写群众健康答卷,以实干笃定走好了全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天,有幸邀请到了荣昌区卫生健康系统相关领导做客演播厅,他们将为各位网友带来精彩分享。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首先来了解一下荣昌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果,唐敏书记做一下分享。

唐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与本次演播厅访谈。

主持人:唐敏书记,我们知道荣昌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荣昌区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呢?

唐敏:荣昌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定不移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

在完善制度措施方面,坚持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专题研究卫生健康工作,高规格召开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暨“四院”同创“三甲”工作会,相继出台《健康荣昌2030规划》《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实施方案》,通过聚焦健康理念、健康体系、健康服务,实施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医改深化、健康体系建设等行动,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方面,近3年投入40多亿元,实施4个区级、6个基层医院建设,极大改善就医环境。推进三级疾控体系建设,提升疾病监测预警能力;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近1000台,提高公众急救能力;搭建“1+3+100”三级心理综合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施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帮扶基层卫生院建设特色科室,三级村卫生室行政村全覆盖,成功构建“15分钟城市、30分钟农村”医疗服务圈。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成功创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名、各类专家90余名,全力打造“五大中心”,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于2023年相继成功创建三甲、晋升三级,区妇幼保健院力争今年创建三甲,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评市级甲级卫生院,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市级区域医疗次中心,进一步巩固“大病不出区、小病在镇村”的格局。

主持人:好的,感谢您非常详细的分享。那么荣昌区的综合医疗机构又是如何将成渝地区“桥头堡”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的,接下来请邓定建书记介绍一下荣昌区人民医院近年来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哪些抓手和成效?

邓定建:好的,主持人。近年来,医院深入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施行政、医疗双总监模式,建立“典型病例、质量分析会、联合例会”三会制度,满足县域患者的急救需求,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一是构建区域一体化急诊急救网络。完善全域院前急救网络,打通一条覆盖全区的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建成卒中、创伤、胸痛等救治绿色通道。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化的胸痛单元、创伤单元等,成功打造区域协同救治模式。

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开展多形式急诊救治演练,各中心对全区采取全覆盖的同质化培训,根据不同片区、不同层级、不同医疗机构进行分批次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及能力。

三是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取得成效。成功创建“胸痛中心(标准版)、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区县级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获评国家“全国优秀县域胸痛中心”、市级“防治卒中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卒中救治溶栓先进单位”“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优秀单位”。

四是5+N模式提质增效。依托五大中心建设成果及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项目,拓展急诊急救服务范围,提升中心建设内涵,完成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区域救治中心、静脉血栓防治中心等建设,成功获批重庆市区县咯血中心建设项目,2023年医院成功入选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助组成员单位,成为重庆市两家成员单位之一。

主持人:非常感谢邓定建书记的分享。据了解,近年来荣昌区中医院完成了新院搬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等工作,医院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接下来请喻蓉书记介绍一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主持人好,大家好。荣昌区中医院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卫健委的帮助支持下,以“四五六七”战略促进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党建统领“四链行动”。筑牢“思想链”,纵深推进思想教育;压实“责任链”,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织密“组织链”,夯基固本、坚强堡垒;优化“服务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四链行动”切实把党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服务群众优势转化为护佑人民健康的强大动力,在助推中医药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新高度”。

全面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名方、名术“五名建设”。通过建立柔性引进国家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方式,建立名医工作室8个,院内培养骨干人才,研发和申报中药制剂,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水平,提升中医科研能力,促进学科发展,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创建了一批诊疗能力叫得响的优势重点专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病专科集群。现拥有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市级重点专科、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区级中医重点专科多个,医院不断提高学科知名度,先后承办了多次国家级、市区级学术会议,集聚全国三甲医院专家来院交流。

深耕细作“六大工程”。通过实施高质量党建品牌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人才建设工程、能力提升工程、体系建设工程、文化提升工程,在多措并举下,医院先后被评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先进集体”“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获第二届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知行大赛“家庭专场”特等奖。耳鼻咽喉科党支部被评为“重庆市公立医院示范党支部建设试点单位”。

精准实施“七个一”服务体系。将中医药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进村镇”七进活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在超过200余场的“七进”活动现场,医院已累计为10万余人次提供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同时,通过探索更多的服务模式,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引导他们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

通过“四五六七”战略的有效实施,近两年来,医院规模、技术实力、人才队伍、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建统领,敢为善为,在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上做深做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渝西川南中医特色强,中西医结合领先,综合实力水平高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医力量。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喻蓉书记的分享。大家都知道,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也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接下来请吕自苹院长介绍一下荣昌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

吕自苹:好的主持人,对荣昌妇幼而言,医院坚持立足“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健康”,通过实施“三提升”工作法,全面推进医院党建与妇幼健康业务深度融合,引领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主要从推进免费“两癌”筛查、孕产妇健康管理、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荣昌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孕前优生检查完成率、避孕药具发放覆盖率等指标连续3年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推进建成4个区级妇幼专科联盟,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同质化提升。

二是提升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今年,医院重点推进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打造专科服务品牌。通过抓技术、抓质量、抓服务,实现医疗保健与服务质量双提升。近年来,医院多领域实现突破: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市级首批AAA级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单位、区级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区域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区级首家五星级“渝馨家园”等;成功创建乳腺保健专科、儿童常见病防治专科、孕前保健专科、计划生育专科等4项市级妇幼重点专科,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三是提升数字化为民服务能力。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近年来,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服务,开展远程会诊、远程CT、远程骨龄检查3200余人次,加快推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看病。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全过程、一站式、个性化的延伸服务,提升群众就诊便捷度和满意度。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您们的分享。据我了解,近年来荣昌区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知行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请问唐敏书记,荣昌区在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敏:好的,主持人。全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将健康融入了所有政策,建立了党委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机制,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持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是打造健康新亮点。致力打造运动健康之城,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带头健身,体育教练进小区,形成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良好氛围。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健身设施遍布全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50%以上,构建起“10分钟健身圈”。去年,抽取1000名群众开展规范性生活方式锻炼指导,1年后国民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心肺耐力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二是织牢全民健康网。开辟《健康365》等专栏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倡导“三减三健”和合理膳食,打造“阿度姐姐心理志愿服务队”等服务品牌,实施慢病分色分级管理,建成国家卫生区和慢病防控示范区,构建起“体医防”融合新机制。

三是支持健康新业态。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65个。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3.58个,咯血和出生缺陷2个首家区县级中心落户荣昌,获批市级首批AAA级儿童标准化门诊,2023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9岁,健康素养水平31.67%。

主持人:当前,各领域都在推进数字化建设,您能介绍一下荣昌区在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中做了哪些工作?数字化赋能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唐敏:荣昌区认真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建设“1361”总体部署,谋划“134+N”数字健康建设总体架构,统筹全区上下联动,一体化推进医疗健康数字化。

一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21家基层医疗机构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全覆盖,电子健康卡全面普及应用,区域便民查询、慢病管理等个性化便民服务普遍开展,极大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

二是完善数字化赋能基层健康服务。打造渝西川南精准检验中心,推动区域内检验、病理、信息数字化等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依托区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镇两级的远程影像和心电,累计远程影像诊断13万余人次,远程心电上线诊断7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基层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三是做好医检互认。医检互认顺利接入市级系统,实现与市级互联互通。全区25家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完成医学影像服务功能改造,为患者节约重复检查费用约20余万元。

主持人:通过以上举措,能感觉到荣昌区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是如何发力的?以及未来发展定位是什么?

唐敏: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非常重要。

一是以机制建设推动联动水平提升。区委、区政府将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一体化发展,区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四川考察学习,与四川毗邻地区签订合作协议,打造“2小时卫生应急救援圈”,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

二是以联合体建设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家区级医院与重医附一院等市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开展科研联合攻关,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63项,新增新技术新项目134项。成立西南岐黄中医儿科发展联盟,与隆昌市人民医院共建“渝西川南边界医疗联盟”。

三是以人才互动推动健康事业提升。“请进来+走出去”叠加,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中医院等派遣近20名顶级专家入驻荣昌帮扶科室、学科建设,荣昌区选派40余人次赴华西二院等医院进修交流,极大提高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下一步,全区将扎实落实《2024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十项行动》,与四川毗邻地区深入开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协作发展,谋划建设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咯血“六大”能力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勇当成渝地区“桥头堡”排头兵,为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贡献荣昌力量。

主持人:非常感谢荣昌区卫生健康系统相关领导带来的精彩分享。发挥“桥头堡”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荣昌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为“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整理/马太超  图/刘川)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冯超   主编:胡东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