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一双小布鞋 致富好产业
2025-01-27 08:05
重庆一对80后夫妇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增收
一双小布鞋 致富好产业
重庆巫溪县文峰镇,在大巴山深处。
从一间门面的小作坊,到5000平方米的大厂房——80后夫妇何财明和张啟翠的布鞋生意,如今越做越大。
早些年,夫妻俩去江苏张家港市的纺织企业务工,一去就是17年。攒下了手艺、见识和积蓄,但“心疼娃娃总在电话那头喊妈妈”,两人决定返乡创业,用自家门面办起了布鞋小作坊。“巫溪有丈母娘给女婿做布鞋的传统,市场基础很好。”个头不高、脑瓜灵活的何财明说。有赖政府帮扶,夫妻俩一步一个脚印,注册了企业,门面也越租越多。
鞋帮布料、鞋垫鞋底,起初都得从江苏进货。“一双鞋卖30元,15元给了供货商。”何财明既做采购员又当推销员,四处奔波落下脚疾。“听说丝瓜络能通经活络、清热消肿,我就用丝瓜络给他做了双鞋垫。”张啟翠说。
“穿了几天还挺舒坦,就试做了一批售卖,客户反响也不错。”夫妻俩萌生了制作原生态丝瓜络布鞋的想法。说干就干,何财明跑到江西学习丝瓜种植技术,回来动员乡亲们育苗种瓜。
可是,大巴山里遍地种着玉米和土豆,几时种过丝瓜?“大家当时一致表态:不种!”文峰镇利民村村民李国华笑着回忆。当时,玉米亩产值1500元左右,何财明承诺:“只要种丝瓜,一律按这个价格兜底收购。”
就地取材,销路咋打开?何财明去浙江的电商培训班学习,回来培养了近20名员工搞直播、当客服。“起初3个月,每天只能卖出一两双鞋。”张啟翠回忆,“经过3个月培育,直播间终于火了。”为了按时发货,鞋厂全员上阵,快递企业也派人来现场服务,“虽然忙到深夜肚子咕咕叫,但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丝瓜套种玉米、土豆,李国华家的地,如今每亩收入6000元。文峰镇上,有100多户村民种起了丝瓜,给何财明和张啟翠的鞋厂提供原料。如今,夫妻俩不光盖起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吸纳了百余名员工,还自己配套生产鞋底。“田间+车间+直播间”三产融合,带动当地600多人就业。
布鞋卖了120万双,线上销量占七成,销售总收入3000万元;产自大巴山的布鞋,三成卖到了江浙沪地区——捋捋2024年的成绩单,夫妻俩自豪不已。
鞋厂直播间,90后员工姚正香在镜头前吆喝,打包发货的同事们更是没得闲。“小姚是直播带货能手,在家门口就业,不用和孩子分隔两地。”张啟翠说。
张啟翠的大儿子今年读大二,学电子商务。“咱企业现在全平台粉丝上百万,可得好好运营!”工厂快放假了,夫妻俩计划带家人出去旅游,“好好放松放松,新年再撸起袖子加油干!”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