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新重庆

主流新媒体 重庆第一端

立即下载

红岩周刊|改革破冰 为妇女儿童带来满满的幸福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罗斌 实习生 雷晨阳 2025-05-14 19:59
5月8日,2025年度全国妇女工作改革创新案例发布。其中,《重庆市长寿区妇联:完善执委轮值模式 激发基层妇联组织生机活力》入选十佳创新案例,《重庆市涪陵区妇联:“守未驿站”探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新路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一站式人保令申请机制”筑牢反家暴防线》入选优秀创新案例。三个案例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基层活力,为妇女儿童发展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近日,初夏的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橘林葱郁,空气中浮动着柑橘花的清香。在位于保合村的慢城景区小橘悠悠谷里,一场欢跑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孩子们牵着“橘乡妈妈”的手,踩着音乐节拍奔跑,笑声洒满田间。

这场活动的策划者之一,是长寿区妇联执委,龙河镇人大主席、妇联主席袁方。一个月前,她刚接下轮值任务,便马不停蹄地链接资源、协调场地,最终让20多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对”体验亲子时光。

“以前,我一直认为妇联工作只需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即可,现在轮到我当‘领头雁’,才明白从全区大局谋划工作的重要性。”袁方感慨道。

这一幕,正是长寿区妇联探索建立执委轮值模式后的生动缩影。为更好发挥妇联执委作用,链接更多社会资源,2023年9月,长寿区妇联坚持党建统领妇联组织改革,创新开展执委轮值主席制度,激活基层妇联“一池春水”,让“旁观者”变身“行动派”,探索出一条群团组织改革的新路径。

破局——

从“被安排”到“我要做”

“过去工作中,许多执委们更多的是开会、听报告,问她们有什么建议,总说‘听组织安排’。”长寿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艳回忆起改革前的困境,语气中带着无奈。

彼时,基层妇联执委虽人数众多,但执委们履职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工作大多停留在“开会、填表、报材料”的被动状态。

2021年,长寿区妇联换届后迎来新班子,面对压力,她们在全国妇联印发的《关于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的意见》中找到突破口——“大力推动基层执委作用发挥‘破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着力探索基层妇联执委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和办法,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调动基层妇联执委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年4月,长寿区妇联针对执委改革组建调研专班,线上线下同步问需。一份覆盖35名区妇联执委和所有镇街、村(社区)妇联组织的问卷结果显示:超七成执委“不清楚职责”,六成认为“缺少发挥平台”。

两个月后,一场“头脑风暴”在长寿区妇联会议室展开。执委们围坐一堂,提出“缺乏平台展示能力”“资源分散难以整合”等痛点。

长寿区妇联执委、区文化馆副馆长李佳妮的话引发共鸣:“作为执委,我空有文化资源,却不知道如何与妇联工作结合。”

痛点即是突破口。2023年9月,长寿区妇联印发《重庆市长寿区妇女联合会执委履职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广开言路征求各级各界执委的声音,以期通过制度化提升妇联执委履职意识和能力。

实行执委轮值主席制度是其中的重头戏,长寿区妇联建立起“一月一例会、一月一项目、一月一记录、一月一交接,一年一述职”运行机制。

周艳说,执委轮值制度在于“轮”,更在于“值”,不仅仅是每个月有新主席走马上任,更在于每个月都有新活动开展、新任务落地,“希望通过执委轮值制度,让妇联组织能延长自己的手臂,团结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各级妇联工作开拓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制度刚落地,李佳妮便率先举手“揭榜”,主动请缨成为首位轮值主席。她整合文化馆资源,打造了一支具有文化特色的巾帼宣讲队伍,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好党的政策,并在每周四开设免费女性素养提升课堂。

“轮值让我找到了‘主场感’,现在一有任务,姐妹们抢着报名!”李佳妮笑道。

激活——

小轮值撬动大资源

5月12日下午,长寿区妇幼保健院门诊部4楼B超室外,几名女性手里拿着报告单,排队等待做检查,一旁的指示牌上写着“女性免费健康筛查区”。

▲2025年5月12日,长寿区妇幼保健院门诊部4楼B超室外,众多女性正在免费健康筛查区排队进行妇科检查。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这是长寿区妇联执委、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罗娟在去年12月担任轮值主席期间,启动的关爱女性健康公益活动。

“我们能不能扩大覆盖面?是否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真正为妇女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在过去的工作中,罗娟发现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较低,很多女性没有主动接受过“两癌”筛查,有些查出癌症后却为时已晚。

为此,罗娟推动“两癌”筛查升级为“女性免费健康筛查项目”,联合区卫健委发起公益行动,将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甲状腺癌筛查、子宫附件疾病筛查、盆底功能筛查等检查纳入项目,第一阶段为期三年,全区18岁以上女性每年可免费接受一次检查。

最近,35岁的罗爽在社区群里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她说:“半小时做完五项检查,结果直接发到手机,太贴心了,明年我还要来!”

“实施该项目,就是要让女性朋友从‘要我来做检查’变成‘我要来做检查’。”罗娟告诉记者,对于有需求的农村妇女,筛查小分队医务人员可上门提供免费筛查服务。自项目启动以来,目前已累计筛查5318人。

“我们不仅要做项目,更要建机制。” 罗娟说,现在她正在搭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位女性提供个性化健康处方。

轮值制度的精髓,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长寿区,执委们来自法院、医院、学校、企业等不同领域,轮值制度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资源整合的“百宝箱”。

长寿区妇联执委,区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妇联主席胡亚娟,把轮值舞台搬到了未成年人保护一线。她依托派出所“娜姐筑梦”志愿服务队,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

▲2025年5月12日,长寿区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妇联主席胡亚娟正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疏导。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在今年春节前的一次活动中,胡亚娟带着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包饺子、做团辅,一名曾沉默寡言的男孩悄悄塞给她一张纸条:“胡妈妈,明年还能一起过年吗?”

对此,胡亚娟准备设立一个“悄悄话信箱”,让孩子们匿名倾诉烦恼。

据了解,《制度》运行以来,长寿区每位执委轮值主席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寻找与妇女工作的结合点,为妇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执委由过去“表决者”转变为“领办人”,由“旁观者”变为深度“参与者”。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以“妇联派单+执委接单”“群众点单+执委选单”的“四单”工作模式,制定特色项目清单,领办服务项目,服务妇女儿童3.3万余人,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200余个。

升级——

三级联动织密服务网络

改革能否持久,关键在于创新。

《制度》落地一年后,周艳在区公安局妇联调研时发现,他们的妇联组织也在探索轮值模式。这一启发让长寿区妇联决定将区级轮值制度向镇街、村(社区)延伸。

2024年10月,长寿区三级执委轮值主席制度正式启动,龙河镇成为试点,镇妇联25位执委,每月轮值开展活动。

今年5月,正好轮到袁方担任区妇联轮值主席,市人大代表、龙河镇妇联执委文洪镜轮值镇妇联主席。两人共同领办了“寿乡妈妈橘乡亲子课堂”和“寿乡妈妈橘乡素质赋能培训”两个项目。

▲2025年5月8日,长寿区龙河镇开展寿乡妈妈橘乡亲子课堂,让20多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对”体验亲子时光。 采访单位供图

“参加这次活动,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和我一起组合的一位三年级的小女生。”参加亲子课堂的龙河镇永兴村妇联执委、“橘乡妈妈”谢婷说,刚开始小朋友的眼神总是躲闪,小手攥着衣角,像一只怕惊的鸟儿,可当音乐响起,笨拙却认真的舞步踏碎了沉默,原来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渴望被看见的小太阳。小朋友听着音乐声竟主动拉着她转了个圈。

更令人惊喜的是,轮值制度催生了“品牌共生”效应。此前,长寿区组建了“寿乡妈妈”队伍,龙河镇也因地制宜,建立了独具特色“橘乡妈妈”队伍,主要任务是困境儿童困难帮扶和留守儿童亲子陪伴。

在袁方和文洪镜这次领办的项目中实现了三个链接。“橘乡妈妈”链接“寿乡妈妈”品牌资源,长寿区妇联提供“寿乡妈妈礼遇清单”福利,首期发布6项20条清单,新华书店、工商银行、澳凯农业、温德姆酒店等单位为“爱心妈妈”送上特殊关爱,只要是在册的“寿乡妈妈”,就可以共享礼遇平台所承载的各种福利。

同时,链接龙河镇妇联品牌活动“橘乡妈妈”,将两级“爱心妈妈”队伍和主题活动进行了整合。另外一个是在地化资源的链接,把慢城景区里的小橘悠悠谷、保合书院、秀才湾、保合村史馆等升级为区级亲子课堂阵地。

“以前我们各干各的,现在通过轮值,资源整合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袁方说,有了轮值制度,基层妇联组织的特色就有了展示的机会,关注度多了,对品牌打造和妇女儿童都是有益的。

据介绍,长寿区妇联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推行“共筑睛彩·悦目未来”、“寿乡妈妈”结对关爱三年行动、家政服务进社区等长效品牌服务,实现执委履职从项目领办、活动承办,到示范带动、机制探索的公益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惠及妇女群众4000余人

“改革的核心,是让妇联真正成为妇女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人’。”周艳表示,接下来区妇联将把执委轮值主席制度升级为2.0版本,按照专业组建联盟,按照地域沟通城乡,按照项目实现激励,为轮值主席发挥作用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优秀创新案例

“守未驿站”探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新路子

记者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墙上挂满心理咨询师的照片和简介,靠墙有一套浅绿色的沙发,沙盘、沙具等布置随意又不失整齐,在涪陵区敦仁派出所,挂着“守未驿站”牌子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显得十分温馨。

2022年6月,涪陵区妇联创新工作机制,在辖区基层派出所成立“守未驿站”,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家长和未成年人实行“双向教育”,致力于筑牢家庭教育防线,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敦仁派出所里,心理咨询师轮班坐“诊”,民警一对一帮扶,共同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和被侵害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家庭教育方法,调解家庭矛盾纠纷,修复亲子关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涪陵区敦仁派出所“守未驿站”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孩子答疑释惑。受访者供图

小潘(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因被他人裹挟学会抽烟、喝酒等陋习,多次因违反校规被学校处理,小潘有意愿继续读书却因好面子难以摆脱所谓“哥们义气”,遂产生了“惶恐焦虑症”。

小潘父母知晓后向“守未驿站”求助,在心理咨询师多次进行心理疏导后,小潘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重建,并提出了重新读书的想法。为让其不再受到之前环境的影响,“守未驿站”帮小潘联系了另外一所中学继续学习。

自成立以来,敦仁派出所“守未驿站”已累计帮教像小潘这样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165人、被侵害未成年人27人;开展法治教育193人次、心理辅导237人次、家庭教育66人次、社会实践50人次、联系技能培训6人、送专门学校教育10人,用法治与温情编织起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护网。

“守未驿站”的成功,离不开一套覆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上游由区妇联联合社区网格员筛查监护缺失的高风险家庭,提前介入潜在问题;中游通过司法人员普法宣传、强制失职家长“补课”强化监护责任;下游则由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团队,以“家庭教育+法治教育”双向干预修复家庭功能。同时,涪陵区妇联还联动公安、教育、民政等15个部门,建立“评估-处置-指导-回访”闭环机制,依托“案源数据库”对未成年人问题分级处置,动态调整帮扶方案。

此外,涪陵区妇联通过数字化平台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共享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开发50节家庭教育课程实现“掌上学习”;依托“涪警智汇”系统实现帮教数据全流程管理;创新推出动画专栏和视频彩铃,利用碎片化时间传播科学教育理念,触达超20万人次,提升社会认知覆盖面。

“我们通过制度、人力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形成预防、干预、修复一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生态。”涪陵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站式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筑牢反家暴防线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5月9日,小李(化名)收到了当日向巴南区法院申请的延长人身安全保护令,看着纸上写着的:“延长保护令至2025年11月11日”,她总算是松了口气。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2023年3月7日,一位8岁的小孩报警称妈妈被家暴,民警赶到巴南区某小区,才得知报警人父亲小王(化名)和母亲小李因孩子教育问题发生肢体冲突,民警依法出具家暴告知书,并在联动工作群里第一时间共享信息至区法院、区妇联。

次日,在妇联干部的协助下,小李通过巴南区“一站式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机制”,向巴南区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小王对小李实施家庭暴力。

案件的快速办理,得益于“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工作机制”。

“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家庭纠纷的平稳化解提供了解决路径,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申请效率低、调查取证难、救济缺跟进三大现实困境。”巴南区法院周华兰法官介绍,2017年,巴南法院首次提出并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机制”,将人保令申请工作前移,指派干警与辖区28家派出所、23个基层妇联组织建立工作联络群,搭建工作联动平台,第一时间共享信息、迅速应对。

对有家暴行为或风险的,由妇联干部或公安民警协助其通过重庆智慧法院易诉平台注册账号,上传身份证照片、申请表、报警回执、病历、诊断书、骚扰短信等证据材料申请立案,法院在线审核并签发人保令后回传到派出所,派出所当场打印盖有法院鲜章的人保令裁定,最短在20分钟内就能完成法律规定72小时内作出的人保令裁定。

2020年12月,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工作机制的纪要》,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适用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机制,巴南经验在全市推广。

主编付爱农
编辑张信春
审核余虎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新重庆客户端原创稿件,请联系新重庆获取授权,转载非新重庆原创稿件请联系版权方获得授权。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新重庆看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