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周刊|党员冬训赋能 激活一池春水
2025-02-19 20:53
▲返乡的流动党员在冬训培训班上学习。受访单位供图
“香菇在散射光条件下长得更好,大家养护照管时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今年1月下旬,在云阳县耀灵镇协力村,种植大户金家美在该镇开展的党员冬训活动上为当地的香菇种植户传授经验。
5年前,金家美选择了香菇种植这条赛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他逐渐掌握香菇的核心种植技术,打开销售渠道,建起专业合作社,把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紧密连接,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发展香菇种植。目前合作社产值可观,村集体每年分红2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破万元。
金家美闯出的致富之路,已成为当地农户争相学习的“模板”。而来到冬训的平台,金家美教得更认真细致,现场问答互动频繁。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市60余万名村(社区)党员都会迎来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即党员冬训。去年11月底,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2024—2025年度村(社区)党员冬训的通知后,全市基层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瞄准实际需求充电赋能,学习掌握运用基层治理的好经验,探究抓产业促共富的方法路径,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发展实绩。
巴渝大地,成为基层党员干部锤炼本领、为民实干担当的学习实践课堂。
今年1月下旬,沙坪坝区梨树湾快递处理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快递小哥们紧张而忙碌地装运刚抵达的大小包裹,准备发往附近小区。
“快过年了包裹多,冬训学习也要抓紧。”“最近又发现新体村的一处卫生死角,记得一会儿在骑手联络群里‘艾特’一下网格员。”……在快递处理中心客服办公室,快递处理中心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李小波正和另外两名党员快递骑手交流。
这间客服办公室,也是党支部学习室。进入1月以来,快递包裹投递量显著增加,党支部3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就这样利用碎片时间,就地开展学习讨论。
▲冬训期间,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暖新驿站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不光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李小波他们还把课堂搬到户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沙坪坝渝碚路街道杨梨路社区党委书记邓红梅告诉记者,冬训中,小哥们在投送快递时还注意收集居民意见。
前不久,好几位居民提到牛津街舒心文化体育公园地面的绿植缺失,光秃秃的不美观,快递小哥告知网格员后,引起了社区的关注。
春节前,在邓红梅的带领下,李小波和社区全体党员来到牛津街,对这里的绿植进行了补种,还落实了日常照管人员。
“我们有一个红岩骑手联络群,快递小哥们可以把走街串巷发现的治理问题反馈到这个群里,然后由所属网格及时认领处理。”邓红梅说,譬如小区道路不平容易绊脚、管理交接区域的卫生死角、老旧楼栋消防灭火器过期无法使用等,这些事关基层的“关键小事”,都逃不过外卖小哥们的“火眼金睛”。
“这次冬训,党员们还专门围绕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展开了讨论,李小波他们向社区其他党员及热心群众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邓红梅说,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社区重要的治理力量,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守护社区的和谐安宁。
随着党员冬训不断延伸覆盖新就业群体,“小哥驿站”“暖心驿站”“劳动者港湾”等,也成为新就业群体党员冬训的主阵地。
巴南区立足新就业群体特点,将充电赋能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璧山区组织新就业群体成立冬训志愿服务队,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城市管网安全、防诈反诈等开展服务……
通过学习和志愿服务实践,新就业群体党员服务群众、参与治理、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不断增强,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持续注入“新”力量。
“600亩地大概收获近1200吨青菜头,利润在10万元以上。”2月16日,在垫江发展的种植大户谭魁,正忙着组织张罗起运绿油油的青菜头。这轮丰收后,他在当地流转的600亩土地将种上南瓜,期待下半年能有同样丰厚的利润。
谭魁是巫山县龙溪镇龙溪村人,早年在村党支部工作、入党。12年前,他辞别故土,来到地势平坦的垫江发展农业种植。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今年1月9日,回到家乡的谭魁回村党组织报到,并积极响应组织部门号召,参加了当地冬训助农强农先锋培训班。
▲参加冬训的党员在聆听家乡的发展规划。受访单位供图
冬训中,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到巫山城市规划馆参观学习,让大家充分了解家乡县情、镇情、村情。对家乡的规划和发展,谭魁很有兴趣。他说,前些年自己还四处打探了解,寻找回乡发展的机会,这次冬训课堂,让他对家乡有了系统的了解。
谭魁的老家龙溪村,海拔三四百米,土地以坡地、梯田居多,机械化耕种难度大。加上龙溪村深处大山之中,地理交通不占优势,村里除了种植花椒,没有其它像样的产业。
谭魁决定小试牛刀,他花8万多元种下20多亩黄精。“中药材产业附加值高,受地理交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他向记者坦露,黄精要等四五年才看得到产出。如果试验成功,就能以点带面,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发展中药材种植。
“乡村振兴关键在兴产业,选准品种很重要。”谭魁说,巫山的脆李、柑橘不错,但每年只有一季。他更倾向于像青菜头和南瓜这样可实现一年轮种的品类,“半年种、半年收,快进快出,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
巫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党员冬训为契机,巫山县搭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回乡任职平台,近5年已有500余党员返乡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近300名流动党员回村任村社干部,他们将外部的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引向家乡。
不只是巫山,冬训的课堂,“归雁”们纷纷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积极出谋出力。
在开州区冬训“把老乡留在家乡”行动中,流动党员帮助引入企业30余个,认领公益项目近150个;
綦江区依托各镇街和村(社区)党员教育阵地,组织流动党员参观产业基地,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就业;
巫溪县召开流动党员示范培训班,积极宣传人才回流的方式渠道,收集大家回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云阳县,流动党员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实地了解招商引资政策、企业用人需求,准备将资金、项目带回家乡。
1月22日,在潼南区宝龙镇一处蜜柚果园,60余名种植户围在市农科院柠檬及特色果树团队首席研究员韩国辉身旁,认真聆听这位“产业村支书”现场讲解蜜柚果树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韩国辉一边讲解,一边回应果农们的踊跃提问,学习研讨氛围十足。
▲“产业村支书”在冬训期间来到田间地头,为党员及种植户作技术指导。受访单位供图
与此同时,教学现场还安装了一套直播设备,无法前往现场的数十名当地村民,则在线上观看学习。“云端+田间”双轨培训模式,最大程度满足了当地果农的需求。
蜜柚是宝龙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全镇大户种植有2000多亩,散户种植了4000多亩,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夏天持续高温,蜜柚减产,当地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更急在心上。此次冬训期间,宝龙镇把加强田间管护提升蜜柚品质、防范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作为了产业培训的重点,准备在今年打个翻身仗。
“不仅是技术赋能,我们还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宝龙镇组织委员周鑫介绍,今年冬训,宝龙镇特地组织本土人才开展了直播带货主播培训。因为目前全镇蜜柚总体长势良好,预计优质果率将提升30%,需要未雨绸缪,给果子找个好销路。
他介绍,镇里引入一家电商销售公司,通过入股方式支持其在镇里发展,开设“直播带货实训营”,向本土人才讲授产品包装、短视频营销等课程,何坪萍等16位年轻人相继成为乡村主播,为蜜柚等本土农产品“代言”。
“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难。”已是乡村主播的何坪萍笑着说,直播电商只要认真学、系统学就能掌握。
“不光是卖蜜柚,我们把销售范围扩展到整个潼南乃至更广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周鑫表示,目前镇里这支乡村直播带货团队已运行起来,未来将为当地特色农业打开广阔的销售市场。
“现在每个村至少有一两个年轻有为的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的人才梯队正在搭建。”周鑫介绍,冬训以来,党员干部和种植户深入学习交流,还推动了农机、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一系列培训举措增加了大家的致富能力。现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家乡发展充满信心。
潼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冬训期间,潼南搭建理论、实践、技能三大课堂,选拔党校教师、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基层先进典型等组建200余人师资队伍,深入乡村院坝开展理论教学、专题党课、农技下乡等活动600余场次,大力推广无人机喷药、备耕备种、电商销售等专业技能,覆盖人群1.6万余人。
冬训燃起的熊熊炉火,正激发农村本土人才致富带富的活力。
黔江区的合作社、产业园、田间地头,当地致富能手在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蚕桑三冬管理、羊肚菌种植等技术培训;
万州区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大赛的方式,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和本土人才抓特色产业的能力水平;
开州区、奉节县等邀请“土专家”“田秀才”传授农业技能技术和致富经验,提升党员致富本领……
从学习理论到增进业务,从补短锻长到实干奋进,冬训正在成为每一年党员蓄力助推乡村振兴、投身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打造美好家园、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充电站”“加油站”。
党员冬训怎样训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农村党员数量多、分布较广,尤其在渝东南和渝东北一些区县,不少农村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导致平时集中教育培训组织难度较大。
在调研总结有关区县利用元旦春节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培训的做法,全市普遍推行农村党员冬训,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化下来。
全市2024—2025年度村(社区)党员冬训,把村(社区)党员列为主要培训对象。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农村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后备力量、专职网格员等也可根据需要纳入培训范围。
在培训内容上,首先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其次是加强应知应会知识教育。重点学习党章等内容。第三是加强实用知识技能教育。
农村党员重点学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知识;城市社区党员重点学习城市基层治理、服务社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知识;对流动党员加强党员意识、理想信念、组织观念、纪律规矩等方面教育。

让冬训走新又走心
张珺
冬训是增强党性、集势赋能、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基层党员每年的必修课。记者注意到,我市各区县在组织冬训时,除了严格完成规定动作外,都很注重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有的侧重区情县情教育,有的侧重产业发展对接,有的侧重基层治理探索,这些都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冬训时间横跨元旦、春节等节日,这是一年里喜庆团圆的时段,时光宝贵。在组织冬训时,应尽量安排得充实、精细,让参加培训的基层党员“解渴”,实现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双提升。
开训前多做调研,了解受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搭建交流平台,碰撞思想火花,对接优质资源,让自主动作更有精度、更有效果。
实施冬训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受训对象的互动,根据培训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实施完成后,还应开展培训的满意度调查,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了解下一年改进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线下培训的同时,还应关注无法前来的困难党员、老党员,及时送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每一名基层党员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有更多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