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周刊|让公租房真正成为“公平房”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周尤

2025-01-01 20:35

▲漫画/乔宇

渝北区空港佳园小区,是我市21个市级公共租赁住房小区之一,有高层住宅49栋、住户19595户。

26岁的余光浪住在小区G4幢28-13,刚刚搬进这间46平方米的公租房,开启了新生活。“小区紧靠轻轨9号线,周边各种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我早就想到这边来住,这次轮候配租开始后,我不到一天就签约了。”余光浪说。

▲渝北区空港佳园小区。受访者供图

“对不再符合条件的、违规承租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通过专项整治,及时清退查处。期间,因不符保障资格未通过审核78户,发生违规违约行为和资格变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清退164户,共计242户,清理出来的房源及时回到轮候库中。”渝北区纪委监委驻区住建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

渝北并非个例。

安居才能乐业,保障性住房问题事关百姓福祉。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公租房领域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整治,督促全市公租房管理机构“查改治”一体贯通,摸清“病灶”、祛除“病痛”、防止“病发”,推动闭环整治。

两个月调研走访全面起底问题线索

公租房是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民生工程。“公租房领域如果出现不正之风,群众的反映最为强烈。”驻市住房城乡建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是否存在不正之风?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为摸清情况,2024年5月至7月,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走访直插基层:派驻纪检监察组会同市公租房管理局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全面起底公租房领域不正之风问题线索。

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公租房纪检组成立4个监督检查组,按照“四不两直”要求,直插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房管中心、申请点和梁平、大足、丰都等8个区县开展随机暗访。

“你好,我想申请公租房,请问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请问有转租的房源吗”……检查组以申请人员或承租户身份,向房管物业机构咨询政策规定、申请方式、办理程序,“体验式”感受、督查房管物业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流程不合规及吃拿卡要等现象;同步联动公安、社区、房管中心等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随机核实摇号配租情况,“点球式”抽查申请、配租、退(换)租等工作事项,确保找准问题症结,明确靶向。

另一方面,抓住信访这个送上门的社情民意,检查组督促市公租房管理局对2023年以来接收的所有群众信访投诉事项进行梳理清查、逐件过筛,重点筛查申请审核、转租出借是否存在勾结和利益输送问题。

经多方摸底,公租房领域申请审核、住用监管、维修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被全数“打捞”上来。

一些典型案例也暴露出来。

丰都县委巡察办在该县公共房屋保障中心巡察时,发现一份租赁对象名单上,竟然有该中心副主任陈某的母亲张某。是同名同姓,还是其中有猫腻?经过核实,张某确实是陈某母亲,县委巡察组随即将该问题线索移交至县纪委监委。

经查,陈某的母亲张某于2018年向丰都县公共房屋保障中心申请龙河东公租房。陈某找到中心主要领导,希望在摇号配租时予以关照,中心主要领导以陈某作为单位分管领导,其母亲居住公租房不合适为由未同意。随后,陈某又以其母亲身患残疾,上下楼梯困难为由,提出申请租用龙河东公租房物业管理用房。当年11月,张某成功租用了龙河东公租房物业管理用房,2020年初,按照合同约定予以退出,期间张某按照公租房租赁标准支付了房屋租金及物业管理费7000余元。

陈某作为县公共房屋保障中心副主任,利用职务影响为其母亲租用公租房物业管理用房提供便利,违反党的廉洁纪律,最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分类整改确保对症下药祛“病痛”

为确保对症下药整改到位,派驻纪检监察组将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反馈市公租房管理局党组,督促该局多管齐下分类整改,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

“你好,我们是入户检查人员,比对一下租户信息……”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转租出借问题,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原则,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租房管理局履行主体责任,牵头联动区县、公安等部门组建工作组,对已入住公租房开展拉网式大排查,4000多名房管、物业、警务、社区人员全面参与,做到人员入户走访、资格信息比对、违规转租查处“三个全覆盖”,对查出的转租出借租户及时清退,并实施行政处罚39件。

此前,为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房问题,各区县将部分公租房定向配租给园区。核查发现,个别园区存在违规转租出借情况。对此,市公租房管理局通报约谈4家管理不规范的集体租赁单位,并取消其中1家企业集体租赁资格。对参与违规转租行为的个别物业人员作出开除处理,并对其所在的物业公司分管副总等管理人员采取了罚款、降职降级、警示约谈等处罚措施,使整个责任链条上的相关人员都受到惩处,压实主管单位监管责任。

“三令五申之下,仍出现各种‘乱象’,说明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派驻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职责,倒查责任链条,严肃责任追究,对一批党员干部进行问责。

此外,针对群众反映的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等服务作风问题,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租房管理局对某区住房城乡建委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对房管中心负责同志、住房服务科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同时,督促建立改进服务作风的长效机制,制定《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方案》,将窗口作风尤其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指导区县同步完善绩效考核措施,强化激励约束作用。其中,对群众建议的申请审核尽量少跑路等诉求,跟进监督公租房数字化建设进度,推动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场景应用,提升服务质效。

对于整改成效,派驻纪检监察组专程派员回访,不少群众点赞:“现在线上提交申请,不用来回跑路,方便快捷。”

各区县纪检监察机关也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以公租房“小切口”推动民生领域“大整治”。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经济发展局招投标管理科科长向珍明在名下有房的情况下,擅自以单位名义要求相关国有企业提供人才公寓居住。后被发现不符合租用条件却拒不清退,又利用职务影响以园区企业名义申请,继续违规占用公租房,期间欠缴租金、物管费共计2.5万余元,直至2024年7月被区纪委监委查处才清退出相关公租房并补齐欠缴的费用。

“经开区相关国企管理的公租房本是为园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过渡性住房,向珍明作为公职人员,明知自己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却违规占用公租房,侵占了符合租赁资格且真正需要使用公租房人员的资源,破坏了公租房分配的公平性。”万州区纪委监委驻万州经开区纪检监察组组长王静介绍,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公租房管理中的问题,区纪委监委以案为鉴,推动相关部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一方面督导公租房管理工作专班进行全面摸排和清查,用好大数据比对和投诉举报监督,对现已承租公租房的企业、单位开展入户调查、面对面约谈询问等,对确有问题的及时取消承租资格、调整为市场化租金或收回房屋强制清退。另一方面结合国企改革工作,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公寓、公租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公寓、公租房准入、使用、腾退机制。

标本兼治堵塞漏洞治“未病”

民生工程不能成为个别人牟利的工具,为避免公租房领域不正之风反弹复发,派驻纪检监察组会同市公租房管理局,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

“出现问题了就是在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驻市住房城乡建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结合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派驻纪检监察组推动市公租房管理局修订完善《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在准入条件、配租方式、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为了更有利于精准保障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众,我们规范了公租房申请收入标准。”市公租房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除了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按照属地原则依申请应保尽保、实行兜底保障外,新修订的《办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等因素,规范了公租房申请的收入标准,以本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设置基准,实现更精准的保障。

为压缩寻租空间,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租房管理局发动群众监督力量,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工作核查”“公租房机构+相关部门共同核查”“日常监管+专项核查”等措施,优化转租查处管理办法、举报奖励办法等制度,形成部门协同、群防群治的查处长效机制;推动公租房管理机构与公安、民政、人社、公积金等部门建立公租房联动审核机制,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壁垒,进一步加强公租房申请、分配、监管的政策宣传,扎牢制度的笼子。

同时,抓住重要岗位、重点人员这个关键,筑牢监督防线,对监督发现的廉洁风险较高的管申请审核、验房退房、转租查处、维修维护等工作人员,实施身份、职责、标识“三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不定时谈话提醒机制,引导其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抵腐定力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我们将常态跟进监督公租房领域管理服务,推动责任落实,以实绩实效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驻市住房城乡建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