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周刊|“愿做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重庆基层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干有舞台
2024-11-27 20:29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的党员,可以来参加你们社区的组织生活吗?”10月23日,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一位老人来到社区办公室,首先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
“欢迎欢迎,快进来坐。”看到有党员主动来报到,社区党委书记梅钟利笑着扶老人赶紧落座,取来社区流动党支部党员名册,为他办理党员登记。
老人名叫田建明,来自四川广安,退休后来到巴南区居住。前两天,在小区打乒乓球时,同为党员的小区居民闫强学告诉他,流动党员可以在龙德社区参加组织活动。“总算找到组织了!”田建明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任务措施,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关怀帮扶。
如何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精准赋能?重庆有哪些探索与思考?在调查采访中,答案渐渐明晰。
“因工作、学习单位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活动的党员,应界定为流动党员。”这是《意见》对流动党员的明确定义。
“只要身份是党员,不管组织关系在不在我们社区,都可以在这里过组织生活。”梅钟利翻开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名册,上面一个个名字她再熟悉不过。
▲龙德社区流动党支部正在开展党员学习。受访单位供图
2016年,梅钟利来到龙德社区工作,在居民中走访摸排,陆续发现了30多名居住在社区、组织关系在外地、没有亮明身份的流动党员。社区党委及时把大家组织起来,每月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与社区管理的党员一视同仁。
排查中,梅钟利还发现了19名组织关系在社区、但人长期在外地的流动党员,常年在山东、福建一带开轮船的张大华就是其中之一。张大华有20多年的党龄,每次接到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晓林的电话都很激动:“王书记,回来我就到社区来找你和梅书记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让流动党员有家的温暖,龙德社区党委于2017年11月成立了流动党支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邀请退休的老党员王晓林担任支部书记,老同志“坐镇”定期给出门在外的流动党员们打电话、发视频“一对一”联系,社区党委还线上推送学习内容,把党组织活动的照片、视频、学习心得等发到支部交流群……“有人关心你、提醒你。在外一个人漂泊,只要点开支部交流群,就感觉在组织的大家庭里。”张大华等党员的归属感满满。
感受到组织关心和温暖的,还有住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杨公桥社区的杨健。今年57岁的他,虽然家住沙坪坝,但每月的29日,杨健都会出现在老家合川区香龙镇金龙村,参加党员学习、过组织生活。
杨健退休前在金龙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卸任书记后,杨健随家庭来到沙区居住,但他的组织关系依然保留在金龙村。“虽然没当书记了,但我的党员情结很深,该学习的内容不能落下。”
今年8月,金龙村党委告诉他可以依托“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平台,联动沙坪坝区相关基层党组织,可以就近参加党员学习、过组织生活。
“又找到一个‘家’。”从9月起,杨健就到居住地所在的杨公桥社区开展党员学习。“现在,杨老师在我们社区党委的直属支部学习,平时还能和社区其他党员一起外出参观学习,参加街道组织的党员活动。”杨公桥社区党委书记张军介绍。新环境里杨健认识了不少党员朋友,近期将和同楼栋的独居老人结对开展志愿帮扶。
▲在巴南龙洲湾街道龙德社区,流动党员蒋文逸每月2次为居民免费义诊。受访单位供图
与流动党员谈心交流,梅钟利发现五六十岁的党员,他们的党龄普遍都不短,“年轻时入党,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如何发挥流动党员的专长、让他们再次找到曾经作为党员的荣誉感?
2022年5月,辖区的都灵态度小区消防管网出现漏水,每天渗漏近20吨,影响高层建筑消防栓的正常使用,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维修。咨询专业维修公司后,物管公司公示维修方案,需花费18万元。
较高的预算费用以及不够完善的维修方案引发小区业主的质疑。流动党员冯健住在这个小区,他曾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百坝镇东塔小学的数学老师,退休后常年在重庆居住。
考虑到冯老师有数学方面的专业技能,他本人也主动站出来为小区服务,社区党委和小区其他业主积极支持他参与到这个维修项目的实施和监督中。冯健与小区党员、业主代表共同对初步的维修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数学知识对方案优化提出了具体建议。工程开始后,他又参与到施工、验收等环节,对维修服务、更换的管网质量、产品报价等严格把关,确保维修项目质量好、花钱少、流程规范。
2个月后维修完成,项目的实际费用控制在了14万元,不少业主给冯健等党员和热心居民竖起大拇指。这让冯健很有成就感。
找到价值感的流动党员,还有奔跑在城市街巷中的年轻人。
在沙坪坝区陈家桥、土主片区,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身材高瘦、行色匆匆的外卖骑手。他叫周云川,因为经常和其他外卖骑手参加陈家桥街道学府社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也熟络起来。爱沟通、待人贴心、组织能力强……这是他给社区留下的印象。闲谈中,学府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龙娇得知,周云川还是一名流动党员。
周云川曾就读于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担任过学生干部,大三时成为正式党员。2017年毕业后,他的组织关系由学校转到了老家合川区龙市镇,他本人则留在陈家桥地区就业。
亮明身份后的周云川每月到社区参加党员学习,特别关心国家对快递行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也把骑手的职业环境反映给了学府社区。沙坪坝区正积极创建“骑手友好街区”,周云川把组织部、社工部解决外卖骑手进门难、找路难、休息难等举措向其他骑手宣讲,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流动党员、美团骑手周云川利用送外卖上门的机会开展防诈宣传。受访单位供图
“现在我们骑手进小区,只需把订单信息出示给物管,就能快速进入到楼栋送餐。”聊起外卖行业的变化,周云川很是感慨:“作为一名外卖骑手,我为自己的职业受到尊重而欣慰;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带头把外卖服务做精做好,不辜负街道社区以及全社会对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
组织的关心、持续的学习、群众的期待……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着“化学反应”,激发流动党员内心的责任感。
小区物业纠纷一度困扰龙德社区。梅钟利就想在楼栋治理中发挥党员的引领协调作用,但社区管理的党员只有30多名,整个社区却有60栋楼。
流动党员愿意参与楼栋、小区治理吗?“书记,自从参加社区的组织生活,我们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组织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干,不讲条件!”大家纷纷表态。
从此,龙德社区的“有生力量”——流动党员加入到小区治理中,有的还兼职小区党小组长、楼栋长、网格长。
58岁的流动党员赖洪梅正是其中一员。她所在的小区有5棵大黄葛树,有业主向物管公司反映,希望修建大树下的配套设施。这笔钱该由谁来出?物管和业主各执一词。
赖洪梅是该小区的党小组长,她与热心居民带着大家的诉求多次找到物管公司协商。形成初步方案后,她们又挨家挨户征求业主意见。经过多轮谈判,最终敲定方案:使用石材修建树圈围栏和休闲座椅,费用为9万元,物管公司和业主各出一半,业主部分从小区的公共收益中支出。
“维护小区的和谐,是我们党员应尽的责任。”赖洪梅说。在参与小区治理的流动党员队伍中,像赖洪梅这样的骨干成员就有六七个,其他流动党员也都在楼栋里发挥作用。他们在物管公司和业主之间搭建起沟通理解、建立信任的桥梁。
一年前,周云川和同事们加入了“红岩轻骑兵”队伍。看到楼道有易燃物堆放,他会及时在治理微信群里反馈;发现街面有窨井盖缺失,他会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员;有时送外卖上门看到是独居老人,他还会多说几句,提醒老人提防电诈……“红岩轻骑兵”的作用,就是走街串巷送快递的同时,当好一双双守护平安、推进治理的“眼睛”。
闲聊中,周云川向记者讲述他亲历的一个细节。有几次半夜送餐,看见空寂的街道上还有人孤零零地走着,他都会主动停下来,询问是否需要用摩托车捎上一程……虽然当骑手身心劳累,但周云川有一个党员的身份,他觉得应该努力去做好这些小事。“愿做一束光,哪怕微小,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他说。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近段时间,梅钟利一直在认真领会《意见》精神,表示要把新发现的流动党员纳入统筹管理,落实好基层党组织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责任,同时为他们创新创业、发挥作用提供帮助,把精准有效、关爱服务的要求体现在流动党员管理的各方面。
新闻延伸>>>
“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应用布局流动党员“一件事”
未纳管未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等将自动预警
记者从我市“数字党建”专班获悉,“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应用,布局建设有流动党员“一件事”这一高频业务模块。
该模块创设了流动党员识别发现机制,通过比对党员数据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数据等方式,智能识别发现流动党员。同时,打通联系核查、流出登记、流入纳管、结束流动等各环节链条,对未纳管、组织关系应转未转、未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自动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智管能力。
“红岩先锋智慧党务”应用还无缝对接全国党员管理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内市外流动党员排查、纳管、服务的一网通办、一键智办。
“点亮”从“发现”开始
张珺
每一位流动党员,应该都珍藏着一段关于青春和奋斗的历史。因时代发展、工作地点变化、事业平台更迭、年龄增长等原因,他们逐渐成为党员队伍中的“隐身人”。
但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选择和信仰。“我是党员!”面对党组织的摸底调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亮明自己的身份;面对需要帮助的群众,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伸出援手;若是基层出现一丝丝小波澜,只要一声召唤,他们不讲条件、挺身而出……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依然是一支无法忽视的先锋力量。
“流动”的他们,渴望被发现和欣赏。流动党员希望找到组织、背靠组织,在组织中不断“充电”,蓄满能量重新出发。只要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得足够深、力量不断下沉,就一定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发现并找回他们;只要基层党组织充分信任和依靠流动党员开展治理和服务,和谐和发展的势头就一定能更加充分地涌现。
“点亮”流动党员,从“发现”他们开始。一个个“流动”的先锋汇入党员队伍的洪流,“浇灌”出了熠熠生辉的治理风景线和发展新高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