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周刊|列清单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吸引村民回迁、下沉一线服好务,这些基层党组织获群众点赞
2024-07-10 20:31
▲潼南区大佛坝村民在蔬菜基地采收当季新鲜蔬菜。受访者供图
“王书记啊,我们这边10号楼的排水管破了,车库漏得跟‘水帘洞’一样,上百户居民跑出来不敢回家。麻烦你来看看哈!”不久前的一天晚上10点刚过,大渡口区八桥镇融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智娟接到网格员的紧急电话。
“好的,我们马上来!”挂断电话,王智娟立刻赶往事发楼栋,路上还通知了区住建委和镇里相关科室。
十多分钟后,王智娟和相关工作人员在10号楼下碰头,迅速组织专业力量进楼查看房屋结构状况,同时组织物业用水泵抽水,防止电梯涉水引发次生事故。
初步排除了安全隐患,王智娟和同事们着手组织居民回家,并连夜召集楼栋代表与物业公司开会研究解决方案。“大家放心,排查维修的进展我们会在群里及时通知!”王智娟的承诺让居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接下来好几天,王智娟和同事“钉”在现场仔细排查,终于找出漏水点,两周后修缮工作完成。这场紧急避险事件至此有了圆满的结果,得到当地居民大力点赞。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的根基。基层党组织工作干得咋样,与之朝夕相处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建党103周年之际,记者实地走访,探寻我市部分基层党组织激活“神经末梢”、绘就“幸福底色”,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先锋故事。
敢于担当
基层党组织直面矛盾冲锋在前
融城社区2014年刚成立,就遭遇重庆某知名房地产商“爆雷”事件。当时社区上千户居民的房产证还没办,门禁、路灯、绿化、人行道等设施设备缺失,有的房屋主体都没建成。
社区居民邓锡芳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每天都有好多人聚集在社区,除了居民还有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和农民工,“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王智娟虽疲于应对,但更加感同身受——房产证办不下来直接影响孩子读书,农民工的血汗钱没有着落。“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慌,又没有解决渠道,只有找社区。我们必须担当起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家看到社区的变化。
她和同事们首先从环境整治入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不久,路灯亮了,绿化带补栽上植物,人行道铺上了地砖。针对社区盗窃案频发问题,社区又争取资源完善小区的门禁,联系派出所开展治安整治。在各方通力合作下,800余户居民拿到了房产证。王智娟手中的问题清单事项越来越少。
▲巴南区道角村村干部查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受访者供图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道角村党委,也一度面临来自村民的压力。村民雷莉回忆,早年村子位置偏狭、交通不便,本地女孩都想嫁出去。道角村从1998年开始征地,“当时拆迁执行标准低,每人安置费只有1.7万-2.1万元,还要拿出相当部分购买养老保险,就没剩多少了,大家情绪上有些抵触。”
“不是亲戚认亲戚,不是舅子认舅子。”道角村“两委”委员黄福钢说,为做通思想工作,干部积极与村民拉近距离。但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村民今后如何生活?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很重,“那时候天天都在琢磨,如何为乡亲们谋一条新出路。”
而在距离道角村一百多公里的潼南区大佛坝一带,当地4个村的村“两委”班子,同样有自己的烦恼——虽处涪江右岸、水网密布,有着较好的地理条件,但基础设施欠缺导致水系不畅、雨污混流,夏季经常遭遇旱情,经济迟迟发展不起来,村民无奈选种耐旱作物,或者干脆举家迁往城区。党员干部调研走访时,村民说出憋在心里的疑问:4个村能不能抱团发展?能不能上几个水利电讯等基础设施大项目?群众期盼的目光深深印刻在当地干部的心上,化为他们奋斗的动力。
倾听民声
迈过治理和发展的一道道坎
群众有呼声,组织有行动。2022年10月,潼南区积极推动大佛坝4个村加1个社创新成立大佛坝联村党委,探索片区组团发展,一体规划实施“涪江壹村”项目。
联村党委书记周君告诉记者,成立联村党委后,已新建改建10公里道路、15公里水利设施,域内村社水电气实现同网同价,广播电视、5G信号、物流体系、行政村通客率、乡村步道覆盖率均达100%。联村党委还成立合之缘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整合资源打造共享农场、公社食堂等休闲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涪江天街、时光街区,田园灯塔、瞭望塔等景观已吸引10万余人次前来打卡,过夜游客人次增长50%以上。
道角村党委则在反复调研摸底后,把保障民生的突破口锁定在做好村民福利保障方面。村党委书记吴永平说,道角村六七千人,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一半。土地被征了,子女又多在外务工,养老是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村民的普遍诉求,道角村2003年决定建设老年公寓,同时每年向村里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发放生活补贴,享受村集体发展成果。
改变村民的生活陋习,是道角村征地拆迁后面临的又一难题。雷莉说,村民刚搬进农转城小区集中居住时,粪桶乱放、乱搭违章建筑,生活环境堪忧。针对这一情况,村里谋划打造“和美”村文化品牌,建设完善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潜移默化提升村民文明素质。“现在,粪桶、箩筐这些早看不见了,生活区域清清爽爽的。”道角村还把党支部建在小区,设立党群服务点、议事长廊,收集大家意见反映给村“两委”,便于及时解决。
在走访社区的过程中,王智娟敏锐地发现,辖区很多居民是重钢退休职工,有的还曾是厂里的领导。“他们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王智娟经常跟同事说,大家一定要谦虚地向老党员和老先进们请教,鼓励他们为社区多出好点子。一次有老党员提出,社区开会资料要准备齐全,要有明确详细的方案,才能提高效率、推动工作。像这样的意见,社区虚心接纳,重钢老党员和退休职工也逐渐认可社区的工作。
热心居民周周喜欢给社区反映问题,王智娟觉得这是收集社情民意的机会。周周反映,盛世荣府B区外的人行道停满了私家车,存在安全隐患。王智娟把这件事列入工作清单。整治人行道乱停车前,王智娟给周周布置了一个“任务”:想办法通知车主把占道车挪走。她1答应得十分爽快:“没得问题,书记!”没多久,占道车辆便陆续开走了,公路和人行道之间顺利安装上了围挡和隔离桩。
就这样,王智娟在社区居民中积极发动志愿者和党员300余名,作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利好群众
选准治理路径和产业赛道
随着遗留问题逐步解决,融城社区居民的心逐步“稳”了下来。但新房居住10年后部分设施老化出现问题,又引发了新的矛盾。
去年社区一栋高层住宅顶楼漏水,需动用大修基金,但部分业主不同意。王智娟发动党员志愿者上门做工作。业主后来表示可以动大修基金,但施工整改要有居民代表参与。
开联席会讨论施工方案那天,有从事工程建设的业主带来自己设计的方案。通过两相对照,当场修改疏漏,不但优化了方案质量,还让总费用下降了10%-15%。
这件事给了王智娟启发。随后社区在每栋楼选出5名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的业主代表。王智娟说,这就是她最盼望出现的社区治理“N力量”:“再遇到类似问题,就由网格员找居民代表协商,收集诉求和推动矛盾化解。”
道角村的发展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中高端老年公寓不断迭代升级,村民十分满意;修厂房出租给摩配企业,每年获取稳定租金;摩配厂升级转移到工业园区后,空出的厂房又拿来发展仓储业;建起巴南首个一站式家装建材市场;在内环高架桥下的“三不管”地块建起了花鸟市场,很多村民在这里做生意。村集体经济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壮大,目前村集体资产约1.28亿元,每年经营性收入约1700万元。
黄福钢说,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干群同心。每逢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村“两委”都要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协商。大家在讨论中形成一致意见后按手印,然后坚决地干。
近日,在潼南区大佛坝丰产村蔬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玉米翠绿饱满,种植户雷昌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大佛街道涪江壹村时光街区幸福街花儿巷的33小院,茶歇、棋牌、特色火锅成为热门消费项目,店主邓雪娇接待、打电话忙个不停。
周君介绍,随着联村党委与联合强村公司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工商资本、创业人才等源源不断进入大佛坝片区。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23人、培育高素质农民819人,13名农业科研专家担任产业村支书(主任)。同时,联村党委盘活宅基地、撂荒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用地需求9000亩,推动蔬菜种植、休闲度假等业态逐渐成势,带动人均增收近4000元。从今年开始,搬走的村民陆续回迁。
干群同频
进一步凝聚党心政心与民心
去年因相关区划调整,融城社区管辖的小区由10个变为4个,王智娟有更多时间在社区里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及时收集大家的建议。“如今有了志愿者和党员等中坚力量,不用社区党委事事出面。”王智娟满意地说。
▲融城社区的志愿者和党员义工正在整治违规“小菜园”。受访者供图
“一个好班子对村子治理和发展至关重要。”吴永平说,道角村坚持多年公招村干部,把德才兼备的年轻人选出来、用起来,村子才有未来。黄福钢正是在2012年通过考试加入到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他感慨,这十多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做好群众工作:“不扎扎实实沉在基层给大家服好务,这个村干部还真当不下来!”
信息公开是密切干群联系的有效手段。吴永平说,道角村发展起来后,村民最关心收益资金如何使用,每一笔钱是否都用在了刀刃上。为此道角村开通了公众号“道角微云”,将党务、政务、服务、财务等信息实时公开。“村干部就是要自觉接受监督,敢于亮出党员的身份,大大方方为群众办事。这样党员干部和群众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而在潼南大佛坝片区,联村党委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双网共治”,党员干部常态下沉、“进圈入群”“入网进格”服务当地群众,积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多组织介入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的基层工作业态,进一步凝聚党心、政心与民心。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佛坝常态化开展“双亮双争”活动,设立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6支小分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亮承诺讲担当,全力推进大佛坝城乡融合发展,造福当地群众。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