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周刊|“我选重庆,因为这里可以实现‘从0到1’的跨越”——重庆倾力打造青年在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珺

2024-06-06 06:45

▲6月3日,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捷程未来团队队员正在检测生产的产品主控板。

▲5月31日,重庆高新区科学谷,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为青年才俊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5月31日,重庆高新区科学谷,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外貌极富时代科技感,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入职创业追逐美好梦想。

本版图片均由特约摄影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5月23日,悦来国际会展中心。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在举行。充满科技感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在众多新产品中,一款便携式盲文电子阅读器受到关注。它可把最新资讯转换成盲文,盲人读者用指尖触摸感受阅读器上盲文凸点的变化,进行实时阅读。

这款盲文“kindle”由重庆无界启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生产。公司CEO郦铖,是重庆大学明月班大四本科生。5月27日,他兴奋地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阳光、健谈、自信。

青年兴则城市兴。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需要坚实的人才支撑。今年4月,重庆启动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计划用4年时间,打造“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促进150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扎根重庆发展。

青年奔赴重庆就业创业有何感受?重庆这座山水之城为青年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平台?有哪些“功课”要补?近日,记者走访园区企业,探寻青年人才与重庆双向奔赴的故事。

怀揣梦想

青年意气风发奔赴人生新赛道

初夏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畔,湖山秀美、草木葱茏。在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内,郦铖拿着最新迭代的盲文电子阅读器样机仔细观察揣摩,与团队讨论改进细节。

为什么想到去开发一款服务盲人的电子阅读器?郦铖说,与他在重庆的经历有关。

郦铖是浙江绍兴人。2021年9月,他考入重庆大学,就读机器人工程专业。进校军训后,他通过了一次选拔考试,进入重大“明月科创实验班”。

“这个班选拔了30名学生,旨在培养未来从‘0到1’的科技创业人才。”科创基地运营投资总监杨卿介绍,这一年,基地与重大深度合作,共建“明月科创实验班”,为郦铖等学生开展创业培训。

在大一参加训练营活动时,郦铖在观音桥接触到了一对盲人夫妇,相处一个星期后,他发现,盲人因丧失视力,无法享受智能手机等科技红利,这让他萌生了为盲人打造一款电子阅读器的想法。

盲人约占世界总人口1%,中国约有1700万视障人口。无论是解决现实问题还是追求经济效益,郦铖的想法都很有价值。

2022年12月,郦铖组建创业团队,入驻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这款盲人阅读器最终定型。

在基地内,像郦铖这样活跃的创新团队有30多个。

同样是怀揣梦想,今年刚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硕士王云,在重庆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王云的专业是计算机,研究方向是应用密码学,去年秋天开始,她就在四处留意。“看岗位与自己所学的适配度,希望找到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项目的工作。”她想回内地,国内主要城市都考虑了一番。在这过程中,王云与设在重庆高新区科学谷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有了接触。

王云来自山西太原,之前没有到过重庆。一番接触后,她了解到研究院深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数据要素资产化、供应链金融等方面与重庆有着深度合作,有很多项目等着落地和推动,这很符合王云对职业生涯的期许。而研究院团队也需要计算机应用密码学专业的高级人才,双方一拍即合。带着对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王云在研究院实习近4个月,最终在今年5月正式入职。

正逢毕业季,像王云这样的一大批高校学子走出校园,走上自己人生的职业赛道。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底,全市各高校共举办就业双选活动2万余场,10万余家用人单位累计提供岗位近190万个,高校还开展企业、科研平台等单位走访,积极拓展岗位12.3万余个,让众多大学毕业生在重庆找到了开启自己职业生涯的平台。

优势叠加

重庆对青年人才有独特吸引力

同样选择来重庆发展的还有青年人才邓贞宙。今年37岁的他是南昌大学的研究员、教授,2022年带着核心技术和团队来到重庆潼南,创办了重庆汉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智能辐射探测与成像、智能医疗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邓贞宙说,选择到重庆潼南发展,是因为重庆拥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而潼南所在的渝西片区正是重庆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有实际需求,也为自己的科创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有利条件。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数据安全中心主任助理任立峰说,他所在的团队长期驻扎在重庆,成员大多是外地人。“这几年重庆发展速度很快,与北上广深相比,房价和生活成本都较为合理,气候宜人城市宜居。在重庆这座城市,他们不仅可以追求事业发展,还能享受到较为舒适的生活,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来自西南、西北地区的青年人才,很多选择在重庆就业创业。

王云本科就读哈工大,研究生就读港科大。对她来说,重庆冬天的气候不像北方一样干冷,也不像港深一带特别潮湿,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对舒适。可以说,重庆是一座有着好风光、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

而郦铖的感受是,浙江的冬天会下雪,重庆的冬天则要暖和一些。“重庆夏季炎热,不见得就是劣势。”杨卿说,在基地,许多青年人夏天喜欢到周边爬山、找溪水纳凉,各有各的怡然自得。

在杨卿和郦铖看来,重庆对青年人才的独特吸引力,主要在于兼收并蓄、热情包容。

团队成员里,郦铖曾挖来一位老乡。一开始他觉得重庆吃得太辣,两个月过去,他竟无辣不欢。最近回了一趟老家,他给郦铖发来信息:兄弟,我怎么吃饭没有味道啊!郦铖说,在重庆生活,融入很快,来了就会爱上这座城市。本地人也特别友好,这座城挺有温度的,“现在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说:新重庆人。”

包容性还体现在低廉的生活成本上。杨卿说,一款创新产品从研发到迭代更新,最终推向市场、实现营收,创业团队会尽量把钱投到研发生产上,尽量降低生活成本,“在重庆租房、吃、喝,每人每月支出大概两三千元,成本较低,年轻人压力没那么大。”

“重庆还是一座充满朝气活力的网红城市,喜爱打卡的年轻人出没在充满烟火气的大街小巷里,而且这里高校众多,有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越来越多有梦想的青年人才可以在这里完成‘从0到1’的跨越。”杨卿非常肯定。

赋能人才

为青年施展才华精准匹配资源

该选择哪座城市创业就业?青年人才最看重的,还是想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事业平台。对于郦铖来说,这样的平台就在明月湖。

一年多前刚入驻基地时,他的一腔热血遇到的是一堆问题:技术方向、用户体验、设计优化……

郦铖说,创业中最大的情绪不是痛苦,而是迷茫。以前当学生,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现在每一次选择都要自己决定、自己负责。好在基地为团队匹配了技术导师,“导师都是从沿海大厂回流的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他们向青年人分享自己开发产品的经验。”杨卿介绍。

“技术导师不会告诉我具体怎么做,但会提醒从哪些方向去思考。”郦铖需要做的,就是把导师的经验吸收过来,转换为自己的思考。在杨卿看来:“创业永远是创业者自己的事。面对遇到的问题,郦铖他们一定要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案。”

郦铖团队开发第一台样机,前前后后花费半年时间。但由于设计不成熟,方向也不对,最后决定放弃原方案另辟蹊径。一年多时间,盲人阅读器模块部分经历了8次迭代,样机也经过了5次迭代,“以前的样机只是一个模型,现在它才成为了真正的产品。”

郦铖团队打造的这款盲人电子阅读器,市场上同类竞品价格在1.5万元以上,他们的定价在千元级别,而且在信息显示的全面性上有很大提升。目前团队已与各地残联组织建立了合作,产品计划在今年9月上市。

杨卿介绍说,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主要赋能大学生等初期创业者,引领他们把用户需求、市场痛点找准,然后从产品定义入手,帮助创业团队拿到天使投资打造科技产品,并给予供应链支持。除盲人电子阅读器外,还有其他团队打造的家用制冰机、桌面级吸塑机等一批爆款产品。

任立峰告诉记者,虽然项目团队在重庆,但北京大学相关院系和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资源,会支撑王云等青年人才更好发挥潜能。北大与川渝地区的合作日渐深入,涉及数据要素、商用密码和供应链金融等诸多领域,每一个项目需要重庆的团队来落地交付,像王云这样的青年人才都深度参与其中。此外,研究院还正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常态化邀请学界和产业领域专家作沙龙分享,同时鼓励和推动跨实验室人才交流学习,多措并举加速青年人才的成长。

而在潼南,邓贞宙和他的团队在开办企业、科技咨询、创业指导等方面也得到当地“一站式”贴心服务。除了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办公环境,潼南打造“青竹荟”人才工作品牌,常态化举办沙龙论坛、赛事讲座、岗位建功等系列活动,让邓贞宙在当地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年,他成为当地党委直接联系服务的专家,区领导“一对一”帮助协调解决科研和成果转化遇到的难题。

营造氛围

打造青年人在西部创业就业首选之城

“打造青年在西部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重庆有很多工作要做。”采访中,青年人才吐露心声:希望重庆培育更多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氛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来这里追逐梦想。

在郦铖看来,创业者爱往北上广深跑,是因为那些一线城市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其实,在两江明月湖的科创基地,也有这样的氛围,“30多个团队就在一栋建筑内,大家一起聊天吃饭,很多想法相互交流,思维一碰撞就有好点子。”

杨卿注意到,近年来重庆在持续用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从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到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一批有活力的创新企业正在茁壮成长。他认为,商业资本对企业创新举足轻重,政府类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跟进,一定可以为青年人创业注入更多“活水”。此外,不断完善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初创时的物流成本,从而留住企业、留住青年人才在本地发展。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任立峰说,重庆以先进制造业见长,计算机和大数据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未来产业竞争趋势,重庆发展工业计算和信创产业前景广阔,能吸引一大批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青年人才的集聚。

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徐瑶认为,持续完善吸引青年人才留渝来渝的政策体系非常重要。重庆应充分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经验,建立人口与人才战略专班,运用现行科学工具,精准、动态、实时分析人才流动现状以及各类人才偏好,制定符合各类别、各层次的青年人才优惠政策。

“人才与城市快速融合十分关键。”徐瑶表示,这一点重庆有耿直、包容等文化上的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单位、高校校友会等作用,帮助新重庆人快速适应本地生活,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和建言献策渠道,提升人才获得感和认同感。

“此外,还应该打造人才合作交流的个性化平台。”她说,比如为人才打造“科学家俱乐部”“创业者俱乐部”,推动人才的对外交流、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编辑: 朱丹红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