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建设教育强市 亮出高校担当”系列访谈⑧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重庆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4-12-02 16:32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渝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龙头作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国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本期节目对话嘉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晏。
关注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及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百家号等,均可收看节目并参与留言互动。
主持人:今年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首先请黄书记为我们介绍一下学院的发展历程。
黄晏:学校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是重庆市第一所教师进修学校,在当时中小学教师队伍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肩负着“为培养百万人民教师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承担了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培训任务(专科),为近1.6万名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1984年,党和国家把教师能力提升和学历补偿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学校合并原重庆一师高师专科班和重庆第二、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这一时期,学校形成了师范与非师范、全日制教育与函授教育并行发展格局,为重庆基础教育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的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小学教师。
2012年,国家高等教育事业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提升办学层次,改建成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开启了普通本科办学的新篇章。改建至今,学校积极融入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服务0—12岁儿童成长”价值链,推进师范与非师范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普职融通,蹚出了一条改革求变、开拓创新的发展之路。
主持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师范院校,近年来在服务重庆基础教育方面有哪些作为?
黄晏:70年来,学校面向基础教育,坚持立足重庆、服务成渝、面向全国,累计为重庆基础教育培养人才12.9万人,占学校人才培养总数的74.52%,彰显了学校服务重庆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最大”,一是承担了全市最大体量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二是承担了全市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全市最大体量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现在师范教育上的“1223”。其中“12”是指学校现有师范专业12个;“2”是建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是三个“首个”,研制了首个全国学前教育师范生能力标准、首个全国小学全科师范生能力标准以及今年五月学校成立了重庆市首个家庭教育学院。2015年来,累计为全市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了1.3万余名具备儿童教育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全市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体现在继续教育上,学校承建市教委设立的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2大国家基地和5大市级平台,服务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近10年,学校先后与四川20个区县建起教师研训机构共同体,在重庆推动13个区县协同,5400名教师跨县共同研修;承担重庆市国培市培项目404个,共培训3.8万人次,助力重庆市入选全国三个“国培项目免评备案试点省市”之一;开展基础教育领域语言文字培训3.4万人次,承担20余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项目147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那么我们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黄晏:改建以来,学校坚持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先后承建2个重庆市产业学院和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相继与科大讯飞、博能股份等近400家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近10年,累计为重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万余名,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及科技部备案的社会力量奖24项。
学校主动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深化应用型转型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博能股份开设博能卓越工程师班,先后参与北京大兴机场、东航机场、重庆东站开展数字孪生等项目,10名学生进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习。
二是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学校团队打破益生菌千亿市场85%份额被外企占据的局面,十年磨一剑,发掘自主产权菌种1500余株,助力蒙牛、国药、华润等国内品牌产品年增长销售额超1亿元,相关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获科技部报备的社会力量奖10余项,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市仅2金)。
三是在现代中药领域,学校团队扎根三峡库区20余年,收录民间常用草药和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5033种,完成三峡地区天然药用植物资源最系统、最完整的著作—《长江三峡天然药用植物志》,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学校团队聚焦国际医学界公认难题,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潜在新靶点,团队成果先后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在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未来,学校将更加紧密融入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紧跟教育强市步伐,全面落实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部署,为重庆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视频审核:侯了
文稿审核:李露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