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大城治理见行动”系列访谈㉒涪陵:源头分选并重 构建“建筑垃圾治理”新格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5-01-23 10:00

当前,重庆正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瞄准“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目标,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站在新的起点,各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如何以实干精神描绘城市治理新蓝图。本期“大城治理见行动”系列访谈对话嘉宾:涪陵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彭薇,谈“建筑垃圾治理”新格局。

关注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及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百家号等,均可收看节目并参与留言互动。

1、主持人:垃圾分类每个市民的生活都紧密相关,涪陵区是如何引导每位市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

彭薇:2024年,我们以建设市级垃圾分类先锋区为目标,狠抓市民的宣传引导教育,统筹谋划了“美丽涪陵 分类先行”工作品牌,以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为原型,打造了宣教IP——“涪小分”,它有蓝小可、红有爱、绿疙瘩、黑塔塔4个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在培育特色分类文化上,通过拓展“涪小分”应用场景,我们开设了“垃圾分类之友”公众号,拍摄了一系列剧情短视频,设计发放各种“涪小分”文创宣传品约10万份,逐渐形成时尚、新潮、亲民的分类风尚。我们还在全区广泛设置了以“涪小分教您来分类”为主题的宣传牌约8000块,将垃圾分类元素全面融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我们以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友善农耕等重点维度为抓手,推进“零污染村庄”建设,实现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民满意度达到了93%以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2、主持人:如今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涪陵区是如何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

彭薇:2024年以来,我们以全面规范建筑垃圾治理为目标,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三网合一”,实现社会投资为主、政府兜底为辅的建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为了科学推进源头分类,我们建立了居民分类投放、物业分类暂存、企业分类转运机制,并支持再生资源企业进小区、入社区设置装修垃圾分类暂存点。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分选,建成投用建筑垃圾分选厂3家,资源化利用厂1家,分类运输企业3家,还培育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家。

在产业链条延伸上,我们搭建了建筑垃圾末端资源化利用网络,统筹木材加工、塑料制品、焚烧发电等企业,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分选品的再生循环利用水平。2024年,全区8个大型工程项目运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约31万立方米。

3、主持人:在智慧治理的大趋势下,涪陵区将如何持续优化与创新,以推动城市垃圾治理的新格局呢?

彭薇:接下来,涪陵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北纬30°花园城市;探索实施“城市治理合伙人”机制,以“人民算法”构建服务型城市治理,也要实现民生事项的按需供给、订单服务和精准配送;依托“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渣土车监管一件事”数字化监管平台应用,大力推动“源头纳管、运输全链条监管、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复盘评估”4个场景贯通运用,实现建筑垃圾智慧化治理;还将通过探索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网络建设,构建城市垃圾治理新格局。努力在助力全市“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中展现大担当、作出新贡献。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