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治理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创新力作 ——孟东方教授等著的《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5-05-13 11:48
▲孟东方教授等著的《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由人民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发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整体谋划与系统部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在此背景下,孟东方教授领衔的团队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战略视域,着眼大学治理现代化实践场域,聚焦大学校长在大学系统运行中的核心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逻辑出发点,围绕大学校长及其相关问题开展学科理论体系建构探索,形成《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
孟东方等著的《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一书,2024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册,共计68万字。本书是继孟东方独著的《大学生工作学探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孟东方等著的《大学工作学》(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后“大学三学”的最终篇章。终于实现了孟东方率先提出、创建并出版的“大学生工作学”“大学工作学”“大学校长学”的“大学三学”,彰显了他对大学学科的探索、对大学育人的情感和对大学教育热爱的情怀。
▲孟东方教授独著的《大学生工作学探索》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发行
▲孟东方教授等著的《大学工作学》由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发行
《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一书视野广阔、立意深远,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紧扣大学校长学科体系建构的科学根基
《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一书旨在紧扣科学根基,完成对大学校长引领大学发展、治理这一关键主题的系统剖解,进而探索大学校长学科体系的系统建构。全书清晰描绘了学科发展的整体样貌,围绕“什么人能成为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发展什么样的大学、大学校长怎样发展大学”的核心逻辑,从多维度展开深入探究,构建起“1+1+3”的理论架构:“1”是聚焦现实必然,从客观必要性、现实可能性和未来可行性三方面,论证了构建大学校长学的深厚现实土壤。“1”是着眼科学根性,紧扣构建思路、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内在规律、研究方法、现实意义六个关键要素,深度分析大学校长学的科学根基。“3”是紧扣素质论、价值论与方法论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论证,即从素质论维度,阐述大学校长的发展、功能、角色、能力等问题;从价值论维度,剖析大学校长发展大学所应具有的彰显中国特色、体现文化担当、培育国际视野、走好发展道路四个方面的应然状态;从方法论维度,探讨大学校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养大学共有精神家园、塑造凝聚大学主体力量、构筑大学关键内涵支撑、提高大学内部治理水平、完善大学功能配套条件、激发大学发展进步合力、彰显大学办学治校成效中推进大学治理。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认为:该书“第一,深刻剖析了学科建设的重大价值;第二,清晰描绘了学科发展的整体样貌;第三,有效回应了大学治理的现实挑战;第四,充分彰显了理论实践的辩证统一。”它“以学科建设视角为依托,在对大学校长学的学科定位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其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重大现实价值。一方面,该书认为大学校长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其在宏观层面属于高等教育学的整体范畴,是对高等教育学内部具体学科现象的深化探索。同时,大学校长学在中观层面属于大学治理的问题范畴,是对大学治理进程中具体治理现象的细化审视。大学校长学在微观层面,直接聚焦于大学校长及其相关问题,是对大学校长如何引领大学发展、推进大学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回应。另一方面,就学科建设的重大价值而言,该书认为大学校长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态而存在,是对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治理进程中客观问题、现象的体系化、系统化,将直接为大学校长引领大学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既有助于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提高大学工作水平与推进教育强国目标,还有助于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师生协同进步,更有助于以创新性地学科体系建设,助力大学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所以,“该书所开展的学科建构探索有理有据,是源自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火热现实,回应当前大学治理现实挑战的学术佳作。”
▲《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逻辑结构图
二、扎根大学校长推动办学治校的实践土壤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成书的关键所在。孟东方扎根大学四十多载,集“育人、科研、管理”角色于一身,始终锚定当代中国大学场域,持续叩问现代大学治理问题,先后出版了《大学生工作学探索》《大学工作学》《高校辅导员学》《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概览表》《新世纪大学生学会论》《高校德育新论》等书,在对大学治理问题的持续探索、积累中。他认为,老师要“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育人就要立德树人,始终秉持教师是一个良心活的理念,提出并践行“影响有影响的人,影响有希望的人”的教育理念。1995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教育应由“教学向学教”转化、“教学向教思”转化、“教学向教育”转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要给学生知识、方法、思维和视野,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悟道、创业、生惑”,要做点燃“可燃型”学生的人。特别是自2018年12月,孟东方担任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后,同全体重师人形成了“奋进共同体”,积极推进一系列创新治理实践:进一步践行大学校长要“影响有影响的学者,影响有希望的学生”,坚持“以本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三者联动”,构筑大学关键内涵支撑,培育“特色文化”,涵养大学共有精神家园,强化“全员参与”,激发大学发展奋进合力。在他任重庆师范大学校长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办学质量显著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委组织部代表市委对他担任校长期间的工作评价是:“孟东方同志为重庆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孟东方同志多年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编写组:《重师人风采录·教师篇》,重庆出版社2024年版,第15页)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原副校长,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靳玉乐教授认为:“统览全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是一本难得的创新性力作,其中的一些观点和主张,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有价值。一是坚持以本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三者联动,支撑大学内涵建设;三是培育特色文化,涵养大学共同的精神家园;四是强化全员参与,激发大学奋发进取的合力。”“本书扎根大学校长治理实践,是孟东方教授在四十年教学、科研、管理‘三位一体’职业生涯中持续探索,特别是其担任重庆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系统开展的具有‘重师辨识度’的现代大学治理实践。孟东方校长在办学治校实践中,以政治家的牢固立场、教育家的深厚情怀、实干家的辛勤付出、开拓者的锐意进取为支撑,不断尝试、推动治理创新,为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因此,“本书深入探讨了大学办学主体力量的构成、关联、凝聚,致力于打造学校‘奋进共同体’,教育学生‘爱校、成才、跟党走’,激励教职工‘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引导校友‘心系学校、热爱学校、支持学校’,进而‘培育名生、塑造名师、打造名气’。经过五年半的探索和实践,作者所在学校在办学治校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在软科排名中从2018年12月的270名跃升至2024年4月的214名,上升56位;在校友会排名中从2018年12月的224名跃升至2024年4月的175名,上升49位。”
三、蕴含大学校长引领立德树人的深厚情怀
《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是孟东方教授在高等教育领域探索、教研四十载,对大学治理的一系列问题着力实践、深入思考、持续积淀、总结凝练所得,更是他学术梦想与职业生涯彼此照见、相互印证、辩证统一的宝贵结晶,其最终成书,展现出他四十年如一日,“用心”执着研究、“用力”实践积淀、“用智”理论探索的思维定力、实践魄力与学术张力,并在此基础之上,折射出他“用情”育人传承,引领大学立德树人的深厚情怀,这一点深刻蕴含于全书的立论逻辑之上,其对于大学校长引领现代大学治理问题的探索、建构,本质上都是为了回应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大学校长办学治校理论与实践视野关照之下,中国大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展开。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指出:“《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着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进程,聚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历程,是在中国的时空场域之下,以学科构建视角为逻辑起点,以大学校长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完整研究体系设置与内在规律剖析为逻辑指向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该书“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引领;二是充分论证了大学校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三是所建构的理论体系具有创新性;四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成果。”同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对于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特别是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刻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构建大学校长学探索》是孟东方学术理想与职业生涯相互印证的结晶,更是其用心研究、用力实践、用智探索、用情育人之作。深刻折射出他基于“干一行、知一行、研一行”的行动逻辑,逐渐沉淀起“爱一行”的深刻情感的完整过程;反映出他基于大学多个岗位的工作历练,特别是在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岗位上,对于大学认识与思考的不断深化、拓展;描摹出他善于思考、勇于突破、敢于坚持的理论追问轨迹;呈现出他与学生为团队成员相识、相知、相交、相扶,在育人传承中伸展学道文脉。总之,本书着眼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进程与中国历程,立足中国大学治理的实践演进,以大学校长引领大学治理的研究视角切入,提出了“构建‘立体式大思政’工作格局”“营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大学氛围”“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培引高端人才为核心,打造标志性成果群为关键”等一系列标识性探索和实践,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是对现代大学治理一系列问题着力实践、深入思考、持续积淀的学术成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