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拾光|第2期:速递!一周热点中的理论文章选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5-03-21 17:59

    这一周,小理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进行了适当整理分析,梳理了一些理论文章选题,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

(三)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

(五)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六)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要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考选题

1.统筹保护“有形”与传承“无形”弘扬民族文化

2.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进行高质量发展

3.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新旧动能转换

4.高质量发展要把握“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的有机统一

5.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6.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7.坚决破除“内卷式”竞争

8.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

9.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10.产业布局要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11.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12.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13.系统性保护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

14.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

15.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一)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二)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四)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看一个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水平高不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政治生态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作风正派、公道处事,以自身模范行动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学习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这些年抓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握相关纪律处分条规,为查摆问题、集中整治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选题

1. 让“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2.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3. 探索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4.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

5. 以领导干部自身模范行动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6. 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7.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

各级党组织

 各级党委(党组)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学习教育负总责

 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

 紧密结合中心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

 加强分类指导

 做好宣传引导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各级领导干部

 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担当作为、服务群众

学习研讨

 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总结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

强调聚焦

 聚焦主题、简约务实

 不分批次、不划阶段

 一体推进学查改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对标对表查摆

 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途径

 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集中整治要坚持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

 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参考选题

1.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2.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4.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

5.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6.一体推进学查改

7.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七大行动

一、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四)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二、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五)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

(六)强化教育支撑

(七)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

(八)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

三、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九)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十)促进生活服务消费

(十一)扩大文体旅游消费

(十二)推动冰雪消费

(十三)发展入境消费

(十四)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四、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十五)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

(十六)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十七)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五、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十八)强化消费品牌引领

(十九)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二十)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六、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二十一)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二十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二十三)完善城乡消费设施

七、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二十四)有序减少消费限制

(二十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支持政策

八、完善支持政策

(二十六)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

(二十七)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

(二十八)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

(二十九)强化信贷支持

(三十)完善消费配套保障措施

参考选题

1. 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2.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3. 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4. 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程度

5. 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

6. 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

7.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

8.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

9. 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

10. 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

11. 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12. 支持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

13. 推动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14. 分类制定提升服务品质政策

1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

16. 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

17. 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8. 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19. 大力培育品质电商

20.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21. 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22. 开展健康消费专项行动

23. 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

24. 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

25. 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26. 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

27. 引导地方有序开展传统民俗类消费活动

28.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29. 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

30. 推动实现投资效益提高和消费扩容升级的良性互促

责编|胡渝 王雨莎(实习)

责校|王贵江 徐双双

审核|侯金亮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

思想周刊投稿邮箱:

cqrbsixiang@163.com

编辑: 胡渝   主编:侯金亮      审核: 朱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