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人致敬!2025年第一季度“重庆好人榜”发布
2025-03-31 17:38
3月31日,记者从市委文明办获悉,经区县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定,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评选,来自巴南区恪守“一丝不苟制秤,公公正正做人”手工制秤59年的王泽喜,大足区为川渝3万余尊石刻建户籍的考古员邓启兵等20人(组)好人登上2025年第一季度“重庆好人榜”。
自2012年我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评选重庆好人2810人(组),其中359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本期活动中,各区县推荐“重庆好人”候选人80人(组),经广大网友线上推荐、转发和评议,最终评选出助人为乐4人、见义勇为4人(组)、诚实守信1人、敬业奉献7人、孝老爱亲1人、自强不息3人。
助人为乐(4人)

张林聪,男,1981年6月生,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街道联芳桥社区居民。1月10日,在重庆城口大巴山,山东货车司机李师傅因雪天山路路况复杂被困,张林聪果断出手相助,帮助李师傅把大货车安全开至山下。“重庆热心司机出手助人”的事迹在抖音上广泛传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并称赞其助人精神。早在2008年,张林聪在福建泉州务工时就曾救起溺水小孩,他用一次次善举诠释了自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推荐单位:沙坪坝区


杨修平,男,1950年8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军队退休干部。杨修平退休回到家乡綦江后坚持弘扬雷锋精神,热心帮助困难人士,经常主动为群众清除路障、清理垃圾、筹资改造小区道路等,周边群众交口称赞。他参与组建“綦江区老战士报告团”,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开展义务宣讲80余场,服务群众达4.2万余人次。他寻访了66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整理綦江区抗美援朝战士回忆录,并自掏腰包2万多元编印了《最可爱的人——重庆綦江健在赴朝老战士的铁骨雄风》,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珍贵资料。12年来,杨修平累计捐资45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曾获评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昆明市“最美春城银霞志愿服务之星”,綦江区“最美捐赠者”“最美志愿者”等。
推荐单位:綦江区


荣群,女,1964年4月生,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村民。1994年,荣群与丈夫苏培明迁居至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与陈小利成为邻居。陈小利患有先天性疾病,腿脚不便,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中还有两个重度脑瘫的女儿。荣群目睹此景后,毅然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帮扶之路。每日清晨,她准时踏入邻家院落,从洗衣做饭到翻身按摩,用一万多个日夜的坚持为这个家庭撑起生活希望。2021年2月,陈小利的丈夫苏培华离世,荣群更是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给予陈小利安慰与陪伴。荣群的爱心善举感染了全村,有效推动了群众互助和邻里和睦。2024年12月,荣群家庭获评重庆市“最美家庭”。
推荐单位:潼南区


梁定春,女,1974年8月生,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长岭社区综合治理专干。2008年,梁定春遇到了因父亲去世、母亲失踪而陷入困境的卢敏兄妹3人。面对年幼的孩子们,她每周坚持探访,并提供生活物资、心理辅导,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成为社区美谈。梁定春早年因重病受到陌生人帮助,一直坚持感恩回馈,康复后的她创办低价幼儿园,成立社工中心持续助老扶幼,让爱一路流淌,熟悉她的人都尊称她为“共享妈妈”。曾获评奉节县“优秀村(社区)综治专干”“最美社工”“最美儿童主任”,2024年度“奉节好人”。
推荐单位:奉节县

见义勇为【4人(组)】

程太富,男,1950年3月生;邓后平,男,1972年2月生;邓平,男,1985年7月生,三人皆为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居民。2024年9月23日下午5点,双河口街道双河组团B区3楼突然起火,患有智力障碍的男孩被困防盗窗内无法逃生。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程太富不顾74岁的高龄,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顺着2楼的防盗窗爬上顶棚,徒手掰开防盗窗施救。邓后平和邓平爬到被困男孩的正下方,两人忍着浓烟和高温,一人用切割机锯开防盗窗,一人把男孩从缺口中抱出来,最终成功脱险。这场惊心动魄的接力救援引起了群众广泛关注和点赞,万州区认定三人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推荐单位:万州区


罗正龙,男,1974年12月生,重庆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西部公共交通分公司六分部836线驾驶员、大渡口区红旭水上救援队发起人兼总指挥。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王红旭老师勇救落水小孩牺牲的事迹让罗正龙深受感动,组织成立大渡口区红旭水上救援队。4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将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投入水上救援中。截至目前,救援队已累计救援遇险人员30余人次。除了水上救援外,罗正龙还带领队伍多次参与过扑灭山火等救援行动,推动红旭水上救援队成为重庆首个加入全国“应急互助”志愿行动名单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曾获评大渡口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推荐单位:大渡口区


刘剑平,男,1966年2月生,重庆市永川区畅恒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客车司机;王忠彬,男,1969年5月生,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福良村村民。2024年12月12日,永川区朱沱镇围子山村,一辆私家车不慎坠入近两米深的鱼塘中,车辆倒扣在塘水里,车内4名乘客生命垂危。危急时刻,“平民英雄”刘剑平、王忠彬恰巧路过,先后跳水救人,通过两人的合力救援,让落水4人化险为夷。2025年2月17日,永川区公安局认定刘剑平、王忠彬见义勇为的行为。
推荐单位:永川区


刘联安,男,1969年4月生,重庆市梁平区游泳协会副会长,重庆市梁平区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梁平区书法家协会会员。2024年10月24日,一年轻女子在梁平区双桂湖落水。危急关头,刘联安迅速跳入冰冷的湖水,奋力救起已处于昏迷状态的溺水女子,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这已是刘联安第三次下水救人。梁平“安哥”救人的事迹引发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报道,上榜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推荐单位:梁平区

诚实守信(1人)

王泽喜,男,1945年6月生,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十字街居民。王泽喜在巴南区丰盛古镇十字街开了一家“称心如意”的手工秤铺子,坚持手工制秤59年,始终恪守“一丝不苟制秤,公公正正做人”的家训。近年来,虽然电子秤普遍使用,王泽喜的手工秤销量受到了很大影响,但79岁的王泽喜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门店,坚持做好每一杆秤,让手工秤作为文创产品继续流通在市场,传递着公平公正的诚信文化。丰盛社区的百姓茶堂举办“诚信故事分享会”,王泽喜被邀请去分享故事30多次。他说:“诚信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别人。”人们这样评价王泽喜:“他心中始终有杆秤。”
推荐单位:巴南区

敬业奉献(7人)

王强,男,1993年4月生,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越野滑雪教练员,我国男子越野滑雪亚冬会历史上的首个冠军,登上越野滑雪世界杯领奖台的“亚洲第一人”,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以下简称“十四冬”)的“五金王”,重庆首位冬奥会选手,重庆首位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宣誓的运动员代表,退役军人。2021年以来,他先后代表重庆参加冬奥会、越野滑雪世界杯、越野滑雪全国锦标赛、十四冬、亚冬会等各大国际国内赛事,斩获12金2银,共计14枚奖牌。2025年2月8日、12日,王强获得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冠军、越野滑雪男子4×7.5公里接力冠军,实现了中国在亚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也是重庆运动员获得亚冬会金牌的“第一人”。
推荐单位:渝中区


朱敏,女,1975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扎根基层一线司法工作25载,她坚守法治初心,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7600余件,无一矛盾激化,书写司法为民的暖心答卷;带领团队常驻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量身制定金融服务“诉讼十条”,探索创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打造“金融类案智审一体化平台”,实现网上立案时间缩短至32秒每件,平均审理天数从70天缩短至27天,裁判文书准确率高达98%;近3年带领团队审结金融案件6.4万件,标的额达165亿元。其先后荣获“重庆市审判业务专家”“重庆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等称号。
推荐单位:江北区


吴文,男,1959年5月生,民盟盟员,国家级非遗项目“走马镇民间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中国故事大王,被誉为“重庆言子艺术”创始人。1977年,吴文加入曲艺队开启艺术生涯,主持400余集《言子江湖》节目,以方言讲述市井百态,荣获2013年度全国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他开创双人故事、音画故事等新形式,融入戏曲表演元素,累计创作200余则新故事,举办2000余场个人故事专场演讲。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重庆分会场,他用49字的20秒“重庆言子”,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非遗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了重庆城市精神。自投身非遗传承事业50年来,作品发行量突破500万张,先后获世界文化交流金奖、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金奖等荣誉。
推荐单位: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


邓纪会,女,1986年5月生,“静观插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插花专业高级技师。邓纪会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行业资源优势,助推家乡做大做强“中国蜡梅之乡”“中国花木之乡”金字招牌,直接或间接带动北碚区各乡镇近3000人实现就业,为农户增加收益超100万元,带动静观蜡梅产业产值提升超30%。她的事迹曾被中国新闻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媒体报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蜡梅仙子”。2025年央视春晚,邓纪会作为新时代奋斗者代表亮相重庆分会场舞台。曾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巴渝巾帼新农人”等称号。
推荐单位:北碚区


邓启兵,男,1976年12月生,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博研究馆员。自1996年成为原大足石刻博物馆(现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一名文物工作者以来,邓启兵怀揣着对文物事业的满腔热忱,先后在包括大足在内的川渝10余个区(市)爬高山、穿田野、探墓穴,勘查石刻造像3万余尊,勘查记录下它们的窟龛形制、造像年代、造像组合、造像题材、遗存铭文、维修保护等信息,让一件件湮没荒野的文物有了“户籍”,为其纳入系统化的保护、研究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曾荣获“大足好人”称号。
推荐单位:大足区


陈永霞,男,1953年1月生,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镇清泉村村民。他6岁登台,26岁成为“酉阳土家面具阳戏‘掌坛师’”。陈永霞从艺60多年来,坚守初心,传承阳戏,带领戏班在全国展演土家面具阳戏5000余场,实现了“酉阳土家面具阳戏”薪火相传。2015年,“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获优秀表演奖;2021年,《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入选国务院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扩展项目名录。先后获评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单位:酉阳县


郭平牯,男,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正高级工程师。郭平牯深耕中医药工作2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治疗研究,认真钻研“脉血康”系列产品的制作工艺,推进药用水蛭成果转化应用后,制药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20%,获得专利证书15项,脉血康系列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全国1500多万患者清除了病痛,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他曾在《中草药》《中国现代中药》《中国医药杂志》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导开发脉血康系列产品已获得“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9年成为“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曾获2016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
推荐单位:万盛经开区

孝老爱亲(1人)

曹顺英,女,1955年1月生,重庆市丰都县三合街道童仙寨社区居民。曹顺英45岁时,丈夫意外离世,面对多重压力,她白天打零工维持生计,夜晚为丈夫的养母谭婆婆缝补衣物、制作鞋袜,以一己之力撑起家庭。重组家庭后,与现任丈夫梁志华共同照料老人,用行动打破邻里质疑,将孝善故事传为佳话。如今93岁的谭婆婆卧床多年,曹顺英仍日复一日悉心照料四十余载春秋。2025年1月,获评丰都县第七届“十大孝善人物”。
推荐单位:丰都县

自强不息(3人)

刘明辉,男,1963年1月生,重庆市涪陵区优抚医院退休职工。对刘明辉来说,如果按摩是生活,那象棋就是他黑暗世界里的一道光亮。1983年,一次意外让刘明辉失去了光明,他变得消沉沮丧,一次偶然他了解到象棋后便开始通过下象棋来让自己走出失意。但生活总要继续,刘明辉在邻居的推荐下参加盲人按摩培训,他从零开始学习盲文、学习按摩,毕业后成功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但刘明辉在工作之余从未落下对象棋的钻研。2010年,刘明辉获第四届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象棋项目视力残疾组第一名;2019年,刘明辉获全国第十届残运会象棋比赛男子视力残疾组第六名;2023年,刘明辉从涪陵区优抚医院退休后每天坚持象棋训练,在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获视力残疾组冠军,为涪陵区代表队赢得荣誉。
推荐单位:涪陵区


黎夏,男,1989年4月生,重庆市渝北区木耳镇渝辰农场创始人。幼年时,黎夏被诊断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又称“超级癌症”)。小学四年级,因失去行走能力辍学在家,而后全身肌肉慢慢萎缩。只能瘫痪在床的他,学物理、学编程、学剪辑,当客服、管论坛、做up主,努力实现“自立”。32岁,经历一场气管切除手术,仅有一根手指头和一根脚趾头能动,他依然没有“躺平”而是选择更加“自强”,和母亲一起搭建小型“智慧农场”,通过无土栽培的基质培和水培技术,成功培育了生菜、香菜、菠菜等作物。他还在B站上开设账号,分享智慧农业知识,吸引8000余名粉丝关注学习。
推荐单位:渝北区


卢玲,女,1981年7月生,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南华社区居民。卢玲因患先天性双腿瘫痪,从小不能走路。虽无法正常上学,却以坚定的信念和超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用10年时间,自学完成小学到大学的课程。历时4年创作,完成18万字自传体励志长篇小说《当幸福逆袭》,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纳入“中华自强励志书系”。先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电台、《中国残疾人杂志》、《重庆残联通讯》、中国报道等媒体发表多篇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她曾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感动重庆十大残疾人”“重庆市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演讲师”“江津区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优秀会员”等称号。
推荐单位:江津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