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媒体团来渝参访 探寻重庆现代化通行证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卞立成 周奇

2024-09-07 15:59

▲非洲媒体团嘉宾体验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全景影院。记者 卞立成 摄

▲非洲媒体团嘉宾听取重庆单轨建设情况介绍。记者 卞立成 摄

9月6日至10日,来华采访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31个非洲国家35名记者来渝参访。据悉,这是近年来访渝的最大规模非洲媒体团,重庆是该团访华离京后的唯一参访地。此次访问还将被纳入重庆市政府外办打造的“@重庆@世界”外事品牌活动。在渝期间,非洲媒体团通过参访考察、互动交流等形式,从城市规划、产业生态、传统文化、基层治理、国际传播等方面,多角度采访报道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外开放合作特别是中非合作重庆实践。

9月7日上午,非洲媒体团来渝参访活动首站,来到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参观了解重庆地理、历史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非洲媒体团嘉宾拿出10元人民币对照夔门图片。记者 卞立成 摄

走进历史人文展区,悠久的重庆历史引起了乌干达《新愿景报》记者巴尔·万尼卡的注意,他特地为展区里每一个古建筑模型单独拍摄了特写图片。

“中国文化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找到了重庆城市现代化通行证。”在巴尔·万尼卡看来,重庆乃至整个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过历史,中国人清楚他们从哪里来,知道自己在哪里,更明白自己要往哪里去,这给予了他们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令他们更加专注地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

▲非洲媒体团嘉宾拍摄推介视频。记者 卞立成 摄

▲非洲媒体团嘉宾正在为重庆古建筑模型拍摄图片。记者 卞立成 摄

▲非洲媒体团嘉宾来到重庆市规划展览馆。记者 卞立成 摄

当天下午,非洲媒体团一行先后来到山城巷、李子坝单轨穿楼观景平台、重庆海扶科技产业园,体验山城茶文化、川剧变脸表演、单轨穿楼,考察重庆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成果。

在海扶科技产业园,毛里求斯广播公司记者阿斯塔沙玛·奇塔蒙在技术发明人王智彪的引导下将手伸进水池,放在海扶设备和有机玻璃之间,随着细微的嗡嗡声响起,海扶刀隔着她的手在有机玻璃上刻起字来。正是凭着这项独门绝技,海扶刀能够“隔空”消灭肿瘤。阿斯塔沙玛·奇塔蒙感叹道:“中国太神奇了,这项技术令人印象深刻,我能感觉到中国这项技术创新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技术发明人王智彪向非洲媒体团介绍海扶刀。记者 卞立成 摄

赞叹之余,大家更在意的是这项技术将如何在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为全球癌症患者们带来福音。“在非洲有多少家海扶刀技术相关医院?”“到目前为止你们训练了多少相关工作人员?有什么扩员计划吗?”“你们与非洲国家达成了哪些医疗健康领域的相关协议?”……非洲记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提问。

▲技术发明人王智彪引导嘉宾亲身体验海扶刀技术。记者 卞立成 摄

“技术进步对每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非洲国家,都显得非常重要。作为记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信息带到相关地区和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尼日利亚通讯社记者福琼·阿邦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能够让更多患者了解并积极采用这项先进医疗技术,摆脱病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