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远行海外 见证“龙友圈”越舞越大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卞立成

2024-08-03 16:31

“来,我们把整个舞龙流程再练一遍。”7月18日,铜梁区文化馆内,国家舞龙队队员王月正和队员们进行着舞龙排练工作。金灿灿的铜梁龙紧跟龙珠翩然起舞,舞龙队员们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勤加练习对我们舞龙队员来说非常重要,短期内虽然没有出国演出安排,但练习决不能落下,不能影响到铜梁龙的金字招牌。”王月笑着说道。

在铜梁,舞龙可谓是家喻户晓,每逢佳节必有龙舞。随着重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铜梁龙近年来飞出巴渝大地远行海外,见证着中国“龙友圈”越舞越大。

出国舞龙:100多种周边产品6天销售一空

对于今年38岁的国家舞龙队队员、铜梁区文化馆舞蹈干部王月来说,出国表演可谓家常便饭。

去年6月,她与队员们一起赴保加利亚参加当地首届龙舟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这是铜梁龙首次“飞”到保加利亚开展活动。铜梁龙舞作为“文化交流大使”,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靓丽风采。

“我负责舞龙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龙珠引导龙的舞动方向和动态。”王月说,这项工作看似简单,想要真正做好难度却非常高,不仅要时刻紧盯舞龙师傅们的走位,观察龙的体态,避免失误,还要关注场外环境,引导龙与观众进行互动。

“保加利亚居民对铜梁龙非常喜爱,完全没有首次见到中国龙的陌生感。”王月表示,交流活动中,外国观众的互动积极性很高,争相与龙合影,很多人还表示想体验舞龙艺术,与龙共舞。

不仅如此,随表演团队一同出海的小彩龙、剪纸、书灯等与龙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广受欢迎。仅6天时间,100多种周边商品就被抢购一空。外国友人对文创产品的内涵也非常了解,不少人表示会把剪纸挂在窗户和墙上,祈盼带来祥瑞、繁荣和幸福。

看到铜梁龙如此受欢迎,王月倍感自豪:“中国龙文化在国际上越来越知名,离不开我们祖国的强大与开放,我对铜梁龙‘龙腾海外’的未来充满信心。”

(小标)送龙出海:精心制作防火金龙惊艳亮相英伦

随着铜梁龙出海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光靠舞龙队可忙不过来。将扎制好的铜梁龙送出海外,鼓励当地培养舞龙队已成为铜梁龙出海的新方式,这也给铜梁扎龙师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年2月,在2024年“陆海之约·龙腾英伦”中国龙年欢乐春节重庆城市文化英国推广活动现场,一条18米长的金色铜梁龙为当地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而这条龙的“父亲”正是铜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建。

为让这条龙“孩子”惊艳亮相,周建费了不少心。因为运输走空运必须确保防火,扎制材料都需要调整——编织用的竹篾得换成铁丝,裱糊的布料和彩绘的颜料也都得换成防火材质。

“龙象征着权威、尊贵、吉祥、繁荣等美好寓意,颜色通常是艳丽夺目的金色与红色。一旦更换其他布料和涂料,颜色就会变得黯淡,承载的文化底蕴也将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周建和扎龙团队加班加点尝试了多种材料,前后试制大量龙身,最终找到最佳搭配并如期将龙制作完成。

虽然亲手扎制过许多出海之龙,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全场焦点时,周建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与自豪;“能够扎制出海的龙,是对我们手艺最好的认可,也是对我们铜梁龙文化传承和发展最好的鼓励。”

龙迎四方:笑面铜梁龙打破刻板狰狞形象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铜梁第十届龙灯艺术节开幕式在央视新闻新媒体、中新网、人民网、Youtube、Facebook等10余家海内外媒体及社交平台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900万。

夜幕下的铜梁奇彩梦园,“风火轮”旋转出层层铁花,流光溢彩,连绵不绝,赤膊的舞龙师傅们快速冲出,两条浑身喷涌火花的的“铜梁龙”闪亮登场。伴随着龙舞,舞台上的铁水师傅们迅速舀起冒泡的铁水抛向空中,用木板用力一击,“啪”的一声铁水炸开,绽放出绚烂的烟花雨。龙在火树银花中遨游,与龙珠嬉戏追逐。如此景象引得观众们尖叫连连。

铜梁龙能够成为中国龙文化名片之一,不仅在国内,甚至在海外也广受欢迎的秘诀是什么?铜梁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秦启江表示,文化史上也曾有一些形象狰狞的龙,铜梁龙的成功就在于它自身形象讨喜,一副张着大嘴乐呵呵的模样,显得威严中不失亲近,更易让观众深刻感到中国龙欢乐吉祥的寓意。

凭借这一优势,铜梁龙积极与国际接轨,在交流中寻找发展和突破,龙的材料、造型不断调整,舞龙的技艺随着国家队的成立而不断精进,这让铜梁龙越来越有“国际范”。如今,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China Travel”热潮汹涌而来,铜梁龙也做好了准备,喜迎四方宾客。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卞立成   审核: 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