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创合作新模式
2025-11-21 10:54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创合作新模式》。全文如下: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重庆的哪个地方?”到重庆考察参访的各界人士经常这样提问,而听到答案时,提问者多会感叹项目合作模式之“新”。
“新”在何处?从苏州的一座“工业园”,到天津的一座“生态城”,再到重庆的“互联互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创了全新的合作模式——突破传统“园区载体”模式,不设地理边界,以重庆和新加坡为“双枢纽”,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联通。
2015年11月,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十年来,项目探索形成33项首创性制度型开放成果,成功开辟“五条通道”,构建起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对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的全新格局,为世界贡献国际合作新样本。
“五条通道”成果丰硕
近日,“中国·重庆—秘鲁·钱凯”铁海联运“一单制”专线在重庆果园港首发,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首次直达南美洲,物流时间较传统江海联运缩短15天左右,单箱综合成本降低约25%。

▲重庆果园港(唐奕 摄)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辟出的通道之一。十年来,项目成功开辟“五条通道”——陆海新通道、中新跨境融资通道、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渝新“空中通道”和人文交流通道。
2017年,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中国西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道已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581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数字创新、绿色发展与金融互联的重要平台。”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说。
在金融领域,双方合作构建中新跨境投融资通道,创造多项“第一”。比如,亚洲首个奥特莱斯不动产投资信托、中新首个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新加坡在华首笔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等。数据显示,项目累计帮助企业跨境融资239.9亿美元、跨境投资超200亿美元。
在信息通信领域,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成为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数据高铁”。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一级巡视员景根元说,这条通道将跨境数据传输效率提升3倍以上。通道已赋能重庆10余个重点行业开展国际合作,为教育、医疗、制造、科研领域的国际交流搭起桥梁。
在航空产业领域,双方加密渝新“空中通道”,促进中国西部与东南亚的空中互联互通。“渝新航线已从每周5班增加至每周24班,‘随来随走’航班波次基本形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说,十年间,渝新往来人次增长5倍,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增长7倍。
合作之道,根在人民。双方构建人文交流通道,促进中新两国民心相通。“新加坡是全球热门旅行目的地,重庆是在海内外持续‘出圈’的活力开放之城。”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孙熙勇说,重庆与新加坡相互成为重要的游客来源地和出游目的地。
深化中新政府间合作内涵
十年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丰硕成果,与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密不可分。
“项目突破了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合作模式,深化了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内涵。”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说,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不设地理边界,依托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对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
合作模式上,项目聚焦“互联互通”。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李岸认为,以重庆、新加坡“双枢纽”为核心,以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领域合作为重点,构建起跨区域、跨国界的要素流动通道。
辐射范围上,项目侧重“带动西部”。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明确“服务西部”的定位,重庆是项目运营中心,但受益者绝非仅是重庆,而是整个中国西部。金融领域,项目已助力除重庆之外的10个西部省区实现跨境融资63亿美元,服务西部企业100余家;物流领域,陆海新通道带动西部地区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较通道启动之初增长75.3%;信息通信领域,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面向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西部省区开放共享。
合作内涵上,项目突出“制度创新”。十年来,双方聚焦打造制度型开放样本,33项首创性制度型开放成果涵盖金融、物流、信息、航空等多个领域,推动规则标准衔接,相关成果推广至全国多地。
“立足‘互联互通’‘带动西部’‘制度创新’三大突出特点,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仅是中新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更成为中国西部内陆地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李岸说。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众多,区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合作模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百花齐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高度契合,对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
重庆德佳肉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盒盒猪肉罐头经检测后被自动打包入库,启程销往新加坡。重庆肉制品成功进入新加坡市场,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持续深化的生动缩影。通过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重庆菊花、血橙、脆李等农产品成功进入新加坡市场,累计实现贸易额超2.5亿元。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之初,双方合作集中于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领域。随着项目持续深入推进,两地民众期待更多可感可及的合作成果融入日常生活。”孙熙勇说。
面向未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如何深化合作“厚度”和“精度”,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
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是两大合作主线。章勇武说,下一步,项目将重点围绕这两大领域挖掘新增长点,充分发挥重庆应用场景丰富和新加坡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优势,通过协同创新,推动合作从“通道共建”向“产业共兴”“民生共享”深化,助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让开放红利惠及更多企业与市民。
数字经济方面,双方将重点解决企业“跨境数据流通难”、市民“数字化服务体验升级”的需求;绿色发展方面,将围绕探索推进陆海新通道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服务、航空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物流枢纽低碳化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等方面加强合作。
“重庆在人工智能、绿色转型、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与新加坡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新加坡非常期待能与重庆在这些领域有更多合作。”陈杰豪说。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正开启未来十年新篇章。”章勇武说,力争到2030年,将项目打造成国际数字规则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新示范,在数字贸易、跨境算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形成双向赋能、辨识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互联互通项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多边合作提供新支撑。(记者:赵宇飞 李晓婷 伍鲲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