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热搜的皮肤糖化反应到底是啥?又该如何应对?营养师的建议来了
2025-11-06 09:07
11月5日,话题“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现身”登上微博热搜。
其源于一个女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分享,称自己最近迷上了今年秋冬的“跨界美食”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可在吃了一段时间后,网友发现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图源:微博截图
“营养在皮肤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过度摄入糖分会让皮肤加速老化,变得暗沉、松弛。”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陈秋霞副主任营养师提醒,肠道是皮肤的“后花园”,两者看似遥远,却紧密相连,这种因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出现皮肤问题的女性患者在门诊中并不少见。
28岁的小王(化名)就是这样中招的。
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当项目经理,平时忙得连轴转,酷爱用“奶茶续命”。自25岁开始,小王就开始被成人痤疮纠缠,整个脸就像一片“被反复开垦的油田”,毛孔粗大,痘痘此起彼伏,皮肤敏感泛红,化妆也难掩疲惫。
这些年来,小王试过各种祛痘方法,但情况仍不理想。
经细致的膳食调查、体成分分析及血液检测,陈秋霞发现小王是典型的“高糖饮食者”,同时还存在锌缺乏、肠道菌群紊乱和慢性炎症等问题。
“她的身体内部就像一座‘混乱的工厂’,高糖饮食如同劣质燃料,会加剧炎症火势,而其他问题既会导致工业垃圾堆积,也会使专门修复皮肤的‘工人’数量急剧下降。”针对小王的情况,陈秋霞为她制定了“控糖+抗炎+通肠”的个性化方案:告别奶茶和甜点,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Omega-3的深海鱼,并补充锌和特定益生菌。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王原本“火辣辣”的皮肤状态有了改善,出油量减少,也很少长痘。
高糖食物吃得太多不行,可饮食结构过于“节俭”也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45岁的李女士(化名)总觉得近年来老得很快,皮肤松弛,眼角的细纹也越来越明显。
陈秋霞深入了解情况后得知,李女士平时爱吃素食,致使优质蛋白摄入不足。
“如果把皮肤比作一栋房子,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就是房子的‘钢筋结构’,而抗氧化物质是房子的‘防腐涂层’。”陈秋霞说,李女士既缺钢筋,也少涂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房子自然显得旧而脆弱。
为此,陈秋霞给李女士开出一张“美肤修复餐单”:早餐要有鸡蛋或豆浆,午餐保证一掌心的鱼肉或瘦肉,晚餐搭配深色蔬菜和富含虾青素的食材,还需补充胶原蛋白肽和透明质酸。
目前,李女士的肤色明显提亮,精神状态不错。
若想让肌肤足够强大到能抵御外界侵袭,光靠护肤品在表面进行“精装修”还不够,也需通过营养干预从细胞层面进行“结构性改造”,对内环境进行整体管理。
“它关乎你吃的每一餐饭,喝的每一杯水,睡的每一个觉及如何应对每一次压力。”陈秋霞说,有类似烦恼的爱美人士可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1到3个月的营养干预,这能让你有更轻盈的体态及更充沛的精力。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辛宣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