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重庆开州:古老本草焕发新活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7 07:46

金秋十月,在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新鲜的黄连被连根拔起,丰收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开州区关面乡姚程村党支部书记黄先朗介绍,药材丰收多亏了专家的帮扶。

开州区与院校合作,聘请中药材专家,选派科技特派员,建设科技专家小院,引育孵化中药材种植端“土专家”、加工端“药博士”1.65万名,创新人才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超60亿元。

海拔2100米的关面乡泉秀村,有“中国木香第一村”的美誉。“过去木香卖不上价,年轻人都往外跑。自从有了‘技术指导+标准种植+保底收购’机制,村里80%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泉秀村党支部书记周后清介绍,“我们联合西南大学建立中药材种源资源圃,12个专家团队驻村指导,引进2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下派区乡级科技助药团40个126人。”

有了科技赋能,泉秀村的木香内酯含量远超国标,售价提升了23%。“我们划分5个管护网格,开发6类技术岗位,村民既有租金又挣务工工资。”周后清算起细账,去年建成的550亩木香基地亩收益从2000元跃至5000元。

不仅有了科技特派员,保险推销员、产品研发员也来了,大伙儿种植更安心了。开州区还创新推出20条政策为药农兜底保障。目前,全区已整合17.8亿元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链,财政资金撬动效应达1∶5。

开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扈月文介绍,通过联合重庆中药研究院等机构,全区建成7个“渝十味”科技示范点,攻克33项技术难题。

“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手把手教农户测土配方、生态防虫,让中药材产业少走了‘弯路’。”开州区科技局局长邱军政介绍,目前,开州区累计转化“抗菌消炎牙膏”“木香浴包”等成果9项,产品年交易额达3402万元。

按照“一药开百花香、一业兴百业旺”的思路,开州全区实现中药材种植端、加工端、品牌端、市场端、科技端完整闭合,产业链互联互通互补成势见效。

“我们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建设百万亩秦巴药谷、百里南河现代特色中药材走廊、百里浦里生态高效中药材走廊,创建西南地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开州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周义琴说,种植加工、餐饮住宿、旅游康养等业态日渐丰盈。

如今,开州区建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0多万亩,2700家中医药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带动6.3万名农户种植中药材,药农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记者 李 宏 张国圣 通讯员 喻建国)

《光明日报》( 2025年10月27日 10版)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