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播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建议》是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
2025-10-24 09:46
商务部:前四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在会上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反对“脱钩断链”,坚定维护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前四轮中美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详情>>
国家卫健委:希望通过五年努力,将中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岁左右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推动中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由现在的79岁再提升一岁,达到80岁左右,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详情>>
王文涛: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让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共享中国新机遇。详情>>
“十五五”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的主动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从现在到2035年只有10年的时间,前5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的主动。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时间窗口,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详情>>
江金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详情>>
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配置、运行的规范和监督。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腐败零容忍、严惩处、不根治腐败不罢休的坚定决心。详情>>
雷海潮: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建议》重点部署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二是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三是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详情>>
“十五五”时期 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我们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我们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详情>>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 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我们的开放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详情>>
《建议》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详情>>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将有力有效破除各种市场障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有了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大循环。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历经4次修订,从过去的328项压减到目前的106项,4200余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还有不少卡点堵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破除各种市场障碍。详情>>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方面,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部署3方面重点任务,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这三个关键。详情>>
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详情>>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详情>>
郑栅洁:《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来把握。详情>>
韩文秀:《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详情>>
《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详情>>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总体判断: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总体判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详情>>
《建议》是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详情>>
“十五五”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会上介绍,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大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详情>>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即将召开 中外媒体关注这些问题→
今天上午10时,中共中央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将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现场的情况如何,一起到现场看看。详情>>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