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黑张海迪的人,想消解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2 21:07

近日,中国残联原主席张海迪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公开回应近期网络上对其攻击、污蔑和造谣行为。张海迪表示,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和坚强的意志力,足以被这些东西击倒打垮。

张海迪的事迹,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她坐在轮椅上浅笑盈盈的坚强模样,曾经激励了一代代国人。

5岁便与轮椅相伴,病痛的折磨没有击垮她,反而点燃了她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热情。一句“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启发了多少曾经迷茫困惑的青年,她也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上,张海迪还在为推进全球妇女事业鼓与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坚强的传奇女性,近年来在网络空间却持续遭受诋毁与诽谤。张海迪透露,有人故意使用她的各种照片编造故事,包括工作照片、外事工作照片,甚至与朋友们的合影,构成严重的肖像侵权。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我们也不时能刷到针对她的颠倒黑白、恶意诽谤的信息。这些“一眼假”的传言太过离谱,一些心智正常的网友会给予回击,但是也有人是非不分被带偏。对一名为社会作出过如此多贡献的残疾女性泼脏水,这种行为相当恶毒。

病痛可忍,但是污蔑和诋毁,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她和家人,无法再忍。这次张海迪又一次选择了坚强,勇敢地对诋毁和污蔑发声。不少网民纷纷留言支持,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值得警惕的是,张海迪在网络空间受到的伤害,并非个例。雷锋、邱少云、黄继光……一系列中国精神的代表人物都曾遭遇过形形色色的抹黑、诋毁、造谣、污蔑。当那些曾经激励数代中国人的面容被调侃“涂鸦”,当那些凝聚民族记忆的感人故事被解构,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些行为究竟想从我们的精神图景中消解什么?

诋毁她,其实就是要证明“逆境中自强”的人生是虚构的,我们的公共叙事是虚无的,我们倡导的价值体系是虚伪的。所有这些,本质上是针对崇高价值和集体记忆的消解,其目的就是要让光辉形象都跌落神坛。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珍视的民族是可悲的。当虚无成了主流,解构成为时髦,颠覆的不仅是某个具体人物的形象,更会摧毁支撑社会前行的精神坐标系,让年轻一代失去可以仰望的星空。守护张海迪们,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精神谱系中那些明亮的坐标。

面对种种精神层面的侵蚀,仅仅被动防御是远远不够的。张海迪的正面回应也启示我们,网络空间中社会价值的守护需要更鲜明的态度、更自信的姿态。我们仍要加速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正能量保驾护航,让谣言诋毁和虚无主义消遁于法律框架的强大规制里,消逝于人们不断提升的网络素养之中。(评论员 逯海涛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贺子桓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