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海岸密集出现“硬币”状生物,专家:系银币水母,属正常自然现象,有毒勿触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2 14:49

10月21日,海南海口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西海岸沙滩上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海洋生物,有网友猜测其为“银币水母”。视频画面中,这些生物紧密镶嵌在沙滩上,远远望去,宛如无数枚银色硬币密密麻麻铺洒在海岸线上。

▲视频截图

22日,一位视频发布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是21日在沙滩上拍到的,“太多了,两三公里长。”他同时提到,“二十多年第一次见,有人说有毒”。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向极目新闻记者确认,该生物确为银币水母。他指出,银币水母在海南全年均有分布,本次出现属于正常自然现象,只是分布较为密集。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21日下午,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在巡岗时,发现从海口西海岸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到夏威夷海岸的沙滩上,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水母。目前,环卫部门已着手清理,但面临不小难度,因为银币水母与沙滩贴合紧密,无法徒手捡拾,环卫工人只能用耙子小心收集。

22日,当地环卫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21日我们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但22日又有新的银币水母被海浪冲上岸。这几天天气不好,清理工作一直在持续。要是后续天气转好,没有新的水母被冲上来,全力清理一天就能完成。”同时,该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市民游客:“银币水母有毒,千万不要用手触摸,我们会尽快完成清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从专业角度补充说明,他表示,银币水母无论存活还是死亡状态,都带有毒性,“市民游客如果赤脚在沙滩行走,很容易踩到分布密集的水母,可能引发皮肤病等,务必避免直接接触”。

马军还解释了银币水母的特殊结构与移动方式:“它和普通水母不同,属于群体生物,由数百个水螅虫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看似完整,实则一碰就碎。这些水螅虫没有自主游泳能力,大多时候只能随着风浪、洋流漂移,仅具备简单的下潜能力。遇到外界刺激,它们会释放毒素自我保护,且这种毒素在水母死亡后仍会留存。建议公众远离分布区域,等待环卫部门清理或海浪将其带走。”

记者 柳之萌

来源: 极目新闻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