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蟹卡骗局:快递来历不明,想提货需先完成刷单任务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22 14:39

又到一年吃蟹季,大闸蟹市场乱象又接踵而至。五花八门的蟹卡、良莠不齐的蟹扣、防不胜防的骗局、乱象丛生的品牌……“蟹圈”乱象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也侵蚀着市场的未来。新黄河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呈现市场现状。

蟹卡乱象由来已久,近日,新黄河记者采访发现,甚至连刷单群体都瞄上了蟹卡。

这些原本以为是亲友赠送的“无头”蟹卡,经快递送至消费者手中,但与正规提货卡不同,消费者需要完成相应的刷单任务才能提货。过程中,“客服”人员还会诱导下载虚假App,前期通过小额返现打消消费者顾虑,从而实施骗局。此外,记者还发现,目前搭建提货蟹卡的虚假网站、App成本低廉,最低两千元左右就可搭建一个具有智能客服功能的虚假网站。

假卡伪装“无头礼”,一人一号设验证门槛

“以为是亲友赠送的蟹卡,问遍了都没人承认。”近日,多名消费者向新黄河客户端反映,在中秋节前后收到来历不明的快递,内装制作精美的蟹卡但寄件人信息模糊不清。仔细研究蟹卡内容他们发现,与正规的蟹卡不同,这张蟹卡附的宣传页明确说明需要添加“客服”进行登记才能领取货品。

据介绍,从外观上看,这款名为“蟹礼1688型尊贵款”的假蟹卡制作精美,正面印有“阳澄湖”等知名产地字样以及类似正规蟹卡的型号标识,与正规蟹卡无异,可领取公母各五只大闸蟹。

但提货流程显示为“扫码提货”,即需要先联系客服,向对方提供同城送货地址。“提供地址为假,诱导添加客服才是真的。”一名宝妈网友解释道。而且她还发现,只有填写收件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收货电话,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记者随机扫描了一名受访者收到的二维码,跳转到了一个自建网站,在提交蟹卡号码后见到了所谓的“客服”,对方要求提供收到蟹卡人员的真实姓名及电话,记者随即提交了个人信息但未能通过验证,当记者表示蟹卡家里人收到的,自己代为领取时,对方表示必须本人领取才行。

更具迷惑性的是,蟹卡外包装还有“此蟹卡是网购平台新老用户”所发字样,新黄河记者拨打平台消费者热线,以消费者名义咨询“中秋蟹礼卡”活动,客服人员回应称,官方未推出相应“回馈老用户中秋蟹礼卡”活动,同时提醒称“不要进行扫码操作”。记者进一步询问联系方式及具体地址是否出现泄露时,客服专员回电称,“平台不会泄露顾客个人信息”,对于有损平台品牌形象的行为,平台已在做相应处理。

该客服也坦言,“因该情况涉及全国各地,对方发货地址是虚拟的,平台监管难,相关情况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

螃蟹提货得先刷单,有的还需要下载专用App

有市民收到的“蟹卡”外包装还提到,首次使用蟹卡可享同城配送礼包一份,包括16元现金红包、两瓶500ml酱油、蒸汽锅一台。

当然这也需要添加客服。一名受访者称,登记蟹卡收货人信息后客服人员会要求消费者添加联系方式或出具收款码,声称是送酱油、发送红包用途。但这也需要完成少量刷单任务,所谓的刷单任务就是点进相应小程序进行浏览,随后截图反馈。浏览的小程序其中包括百果园等品牌。

部分消费者确实“薅到了羊毛”,收到了酱油及小额返现。“按照客服的话来说,酱油不值钱,送就送了。蒸锅和螃蟹比较贵,我们给你派发任务。”一名网友告诉新黄河记者,随着刷单任务的推进,客服会要求下载专门刷单做任务的App,累计完成任务或连续多天刷单,完成等级升级才能领到刷单报酬。对于诈骗细节,相关法院判决书中也多有披露。

在收到小额商品后消费者往往会放松警惕,即便下载App过程中会被高风险提示,仍有小部分人依然抱有“侥幸心理”。此时,套路通常被包装成所谓的“进阶任务”进行,并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让受害者垫资充值。可当受害者完成“进阶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则会以“任务未完成”“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骗其继续投入更多资金。

诈骗成本低廉,一个网站成本仅需千元

此类蟹卡骗局能够频繁得逞,与诈骗成本低廉有很大关系。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仅制作假蟹卡的成本不高,搭建相关诈骗网站和App更是价格低廉。

记者找到一家可做网站全包建设的店铺,客服人员表示,“包含了移动端+电脑端+后台+中文+10G服务器+com域名+兼容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方式, 下来是在2580元。”客服系统可以免费提供,据了解,一套单独的智能客服系统源代码最低至9.9元,同样可实现设置关键词和智能回复。

有网络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开发App的成本并不高。简单的仅需几千元即可制作完成,具备一定交互功能的App,成本也仅需几万元。据媒体此前报道显示,假冒高仿App的开发费一般在2万至8万元之间,一些赌博App的软件开发价格为3万至4万元。

律师万昊轩认为,低成本使得诈骗分子能够大规模实施诈骗,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用户数据,批量制作假蟹卡并广泛邮寄。此外,由于诈骗网站和App制作容易,诈骗分子可以快速更换作案工具,逃避打击,使得此类骗局屡禁不止,成为社会隐患。

利用蟹卡进行诈骗,有人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不难发现,有许多关于利用蟹卡进行网络诈骗的刑事判决,该类犯罪主要涉及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2024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一则刑事判决书中,被告人唐某在明知上游团伙实施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情况下,仍伙同多人协助上游团伙设计、印刷、包装“惊喜盲袋”“蟹卡”等诈骗引流道具,并通过快递网点对外发送涉诈快递合计40余万件。经查,该案被害人收到快递后被扫码引流至刷单骗局,被骗共计人民币105万余元。最终,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另一份判决中,被告人白某某、练某某在明知上家要求邮寄的快递包裹内含的刮刮卡、蟹卡等扫码兑奖类卡片可能用于网络刷单诈骗的情况下,仍为上家打包邮寄包含刮刮卡、蟹卡等扫码兑奖类涉卡片快递包裹近17万件,非法获利人民币3万余元,获利两人平分。最终,练某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义乌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十个月。

“目前市面上的正规蟹卡在提货时,通常直接预约即可,无需另外付费。”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凡是客服要求做任务提货或支付其他费用时,就要小心可能是假蟹卡。

另外警方也提醒,收到不明快递时,应核验物流信息和快递员信息。当有陌生来电准确说出个人信息,并告知有紧急事宜需处理或有礼品需收取时,请保持冷静并通过官方途径核实。如果已经收取蟹卡,应仔细查看卡面是否标注品牌名称、官方客服电话等清晰信息,若卡面信息模糊或兑换时被要求额外支付费用等异常情况,很可能是诈骗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留存证据。

来源: 新黄河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