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退款要求“狂扇孩子耳光5分钟”,该写检讨的是谁?
2025-10-21 17:11
近日,“潮玩平台退款要求扇孩子耳光5分钟”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报道,一名11岁女孩的妈妈发现孩子在千岛App购买了500多元的卡牌后,想找卖家退货退款。但被告知,“上传家长怒骂孩子的视频、狂扇孩子耳光的视频(时长需要5分钟,中间不能停,必须有清晰的扇耳光声音)”。家长转向平台客服求助,但客服回复“抱歉平台无法强制,建议双方协商沟通”。
10月21日,据南都N视频报道,千岛官方表示本次交易纠纷因个人闲置交易引发,未使用千岛闪购服务。网友发布截图中出现的所谓的“未成年退款须知”为卖家个人发送,并非平台官方规则。会对发送不当内容的用户进行正向引导,鼓励用户文明沟通,共建友善交易环境。
从网友发出来的“未成年退款须知”可以看到,还要上传孩子的1000字手写检讨、家长怒骂孩子3分钟、家长孩子诚恳道歉……退款要求之刁钻,令人咋舌。这给人的观感相当恶劣,更像是以无理要求对未成年人及家长进行羞辱。
这背后,是对未成年人的不宽容,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的不尊重,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不经心。对此,平台回应“卖家个人发送,并非官方规则”,并不能完全卸下责任。如此退款规则被围观讨论,便是对平台失职的一种控诉。如何追惩警示、如何改进优化?还需要平台拿出更多硬举措。
跳出一事一议的框架,此事也为我们看到、探讨未成年人网络消费与退款提供了一个契机。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未成年人触网愈来愈早、愈来愈频,相应地,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消费、网游充值、直播打赏者也不在少数。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上述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引导、启示社会各方,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去守护孩子,以宽容的容错善意帮助孩子软着陆,而非以丛林法则待之以粗粝。
当然,法律的应然,也得直面现实的实然。应该说,“狂扇孩子才能退款”揭示了当下的一个难题,即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消费、打赏后申请退款,面临着证明难题,比如孩子利用家长手机或身份消费,怎么证明消费行为就是孩子所为?怎么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行为不知情?
退款要走流程、按程序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走向极端、吹毛求疵。考虑到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复杂情景,更应该将退款口子放宽一点,将举证的责任向消费平台、游戏公司等倾斜,更好地利用技术设置未成年人使用门槛,以及合理分析消费充值者的年龄身份。毕竟,与其事后扯皮,不如事前将“堤坝”修得更为牢固。
卖家也好,平台也罢,在对待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时,更应该传递给孩子们一份宽容与善意,而非只顾利益的功利,或者教唆家长教训孩子的戾气。否则,这个耳光只会扇回给自己。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