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香港影视从业者“北上”,合拍片成主流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12 10:30

近年来,随着大批香港影视从业者“北上”和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鸣与产业优势正在转化为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为正处于低谷期的香港电影市场带来转机。

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可享受国产片待遇,并允许香港电影在通过审查后不受进口配额限制。香港电影得以借助内地的资金、资源和庞大观众群体重获生机,大批香港电影人也开启“北上”之路。

寰亚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郑剑峰表示:“我算是第一批‘北上’的人,当时我在香港做的很多港片,因为CEPA政策优惠,就可以开拓内地的市场。政策刚生效的两三年,香港合拍片也只有每年10部左右,后来最高峰时每年30部到40部。”

在和内地电影市场融合过程中,香港电影创作者也摸索出新的创作路径。近些年,从电影《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再到《长津湖》《中国机长》,擅长警匪动作片的香港导演,把其电影创作中的快节奏、多线索、重细节、讲究视觉冲击等拍摄技法融入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开辟出主旋律电影新的市场空间,也拓展出新的商业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表示:“我们在合拍的过程中,不仅是在创作、制作、产业流程方面更进一步地推进,同时在文化、观念甚至意识形态主题的表达上有共通性挖掘。”

据不完全统计,CEPA生效实施二十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总数已达到约750部。今年5月,国家电影局出台管理新规,港澳服务提供者可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作公司,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电影产业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寰亚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郑剑峰表示:“现在国家让香港电影真正融入内地大市场,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市场规模也会扩大,商业模式也会得到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表示:“2035年我们要建设成为世界电影强国。不仅是我们电影市场的工业化发展成熟,同时更需要我们的电影真正能够被海外的观众接受,能够产生全球影响力。”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肖福燕   审核: 康延芳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