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跌倒或可致命,半数发生在家里,适老化改造已成刚需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23 11:04

从湿滑的浴室地面到没装扶手的马桶旁,从绊脚的门槛到亮度不足的走廊,从高处难取的物品到开关不便的电器……这些藏在居家细节里的“隐形陷阱”,正悄悄威胁着老年人的日常安全。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常住老年人已达514万,占常住人口的23.5%,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适老化改造并非简单的家装升级,而是守护长者安全与尊严的关键举措。只有把潜在危险逐一排除,才能让老人少一份顾虑,多一份从容,真正让家成为安稳度晚年的温暖港湾。

调研样本

一次跌倒 后果可能致命

张奶奶走了,带着家人的遗憾与不舍。

80多岁时,张奶奶还能爬长城、登佛香阁。90岁那年,尽管因病住院一个多月,甚至被报过病危,但出院后的她,依然可以跟着家人去户外钓鱼,坐在小板凳上看书,状态远超大多数的同龄老人。

转眼又过了三四年,张奶奶的活动量逐渐下降,但还能独立上厕所,也能自己走到餐桌前吃饭,只是走路时需要用手扶墙。

一天,张奶奶从客厅走回卧室时,毫无征兆地在过道里摔了一跤。家人赶忙叫了120,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张奶奶股骨骨折。由于年纪太大不能手术,只好回家休养。

卧床以后,张奶奶的身体大不如前。家人请来医生,发现她肺部感染,合并器官衰竭。仅仅9天,张奶奶便溘然长逝。每每回忆起来,家人都难掩悲痛,“要是早点装上扶手该多好!”

杨爷爷的那次跌倒,也几乎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不想麻烦子女,耄耋之年的老两口坚持自己住。一次,杨爷爷从马桶上起身时下肢无力,周围又无处抓握,腿一软摔在地上。老伴过去查看时,发现向内开的门被挡住。无奈之下,杨爷爷只能艰难地挪动身体,努力腾出一点开门的空间。老伴推来轮椅,可卫生间门洞太窄,轮椅根本进不去。最后,不得已找来一把转椅,勉强把杨爷爷推回卧室。

虽说跌倒没有直接造成骨折,但杨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要去医院。大半年后,杨爷爷撒手人寰。

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

作为临床医生,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见过太多令人惋惜的案例:有的老教授原本身体好好的,结果就因为摔了一跤,很快就离世了;有的独居老人在家跌倒以后无人知晓,被解救出来时已经在地上躺了一晚上,导致肺部感染……

“老人跌倒后容易造成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这类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康琳说,老人年纪大,基础病较多,手术风险高。但不做手术,又可能因为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身体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掉,一年内死亡率很高。

跌倒带来的心理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很多老人跌倒一次后,心里总是战战兢兢,担心再次出现意外,索性不敢活动,导致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进一步下降,反而更容易跌倒。

一旦卧床 照护负担沉重

老人倒下,影响的往往不只是自己的健康,还有整个家庭的运转。

年近九旬的朱秀珍去卫生间倒水时意外跌倒,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之后便失去了独立行走能力。五个子女轮流过来照顾,每人一个星期,一干就是三年。

“一天都离不开人,各家都有事,长期指着一个人也不太现实。”大儿子李宝军今年已经70岁,有时难免会觉得力不从心。“最难的是上厕所,每次都得折腾老半天。”

作为北京爱侬养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家政运营部负责人,孟凡伟在入户评估时,经常会遇到老人因跌倒而产生的照护需求。“很多时候,家人没办法做到全天候照护,只能找家政员帮忙。”这意味着,每月需要增加6000元左右的家庭开支。

照护卧床老人不光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为了预防压疮,需要两小时翻身一次;给老人擦洗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翻身以后要给老人叩背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适当按摩有助于减少肌肉萎缩,但需要先判断老人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每次安排家政员上门前,孟凡伟都需要逐一交代注意事项。

根据她的观察,很多家庭在照护老人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经验,硬件上也缺乏适老化的辅具支持。“比如,马桶边没有安装扶手,老人每次起坐都需要人协助;床边没有移位设备,每次把老人扶到轮椅上都只能依靠蛮力。”长此以往,照护者很可能不堪重负,出现腰肌劳损或腰部扭伤等问题。

“适老化改造不只是为居家的老人服务,更是为家庭照护者减负,为全家人提供保障。”北京安馨在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悦谈到,老人发生跌倒后果十分严重,往往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不同身体健康等级的老人都能从适老化改造中获益。

对于活力老人来说,提前做好卫生间适老化改造等预防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跌倒,延长活力周期;对于半自理老人来说,通过安装扶手等措施,能提高自立自理生活能力,有助于身体康复;而对于失能卧床老人来说,借助居家电动护理床等护理辅具,可以减轻照护负担,也让照顾者和被照顾者都更有尊严。

智库点评

彰显社会文明 传递民生温度

“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其文明程度,而适老化改造的普及,则传递着民生温度,适老化改造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燕珉谈到,“每个人终将老去,我们所做的努力和改变,既是对今天的老人负责,也是对将来的自己负责。”

她表示,适老化改造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要“为改而改”。应当多观察老人的日常动作,充分了解老人的需求,尊重老人的意愿,让改造后的家既能保障老人的安全,又能保护老人的自尊心和自主性。同时,社会也应加强适老知识普及,培养专业评估人员,为家庭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让更多老人能在熟悉的家中安享晚年。

目前,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度、服务水平、设施设备等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秦岭发现,对于家人等非正式照护者而言,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有效减轻照护负担。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对157名经历了居家环境改造的老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表明,合理的居家环境改造能够节约42%的照护时间。

“数据显示,居家适老化改造有助于减少现有的居家照护支出、节约因跌倒等事故造成的医疗照护支出、促进社会福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秦岭在新西兰学者的研究中看到,居家环境改造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至少是改造成本的6倍以上;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这一效益与成本的比例将至少翻一番;而对于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而言,这一比例将再提升60%。

相关政策

2023年12月,《关于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推荐清单,规范居家适老化改造管理,加大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

2024年10月,《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规范。

2024年10月,《北京市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工作方案》,为全市有需求的户籍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

(记者 宗媛媛)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朱丹红   审核: 李露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