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21 08:15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转向稳定发展期,大城市在人口和产业集聚上趋于饱和,而中小城市和县城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吸纳与承载作用。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农村人口面临着“进不了大城市、回不去小县城”的困境。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其连接大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作用,既是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的关键举措,也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产业是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的根基。目前,不少中小城市和县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部分地区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乏力。因此,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首先要夯实产业基础,坚持产业兴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很多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的短板。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制约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也阻碍人才流入,对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了直接影响。为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延伸,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的重要保障。客观上看,当前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办事流程繁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仍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等方式,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只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不断激发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发展活力,有效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李振兵   审核: 李凤兰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