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我的双城故事·经济双圈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白麟 夏元 佘振芳

2025-08-26 07:30

核心提示

“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五年多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和四川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奋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这篇响彻新时代的“双城记”中,最动人的音符莫过于千千万万个奋进的川渝儿女。他们是基层干部,是产业工人,是企业家,是工程师……他们是你也是我,都是双城经济圈的见证者、参与者。今天,一起来倾听他们的故事。

▲何灼祥(受访者供图)

成渝改扩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何灼祥:

一名“老高速”的“新考验”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

8月初,山城骄阳似火,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缙云山隧道施工正酣。

现场,一个穿红色工服、戴白色头盔、豆大的汗珠正顺着脸下淌的身影映入记者的眼帘。他就是重庆成渝改扩建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渝改扩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何灼祥。

作为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何灼祥时常待在工地上,“跟高速路打了一辈子交道,在项目上待着格外安心。”今年45岁的何灼祥,是一名“老高速”,“渝湘高速、成渝环线、三环高速建设我都参与过,但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对我来说是个新考验。”

2023年,春节刚过完,何灼祥调入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筹备组。何灼祥回忆:“第一次筹备会,近4个小时的会议梳理出上百个难题。”

比如,要在100公里范围内设置16处互通,涉及多个区县,利益诉求各异;改扩建项目有65公里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提质,既要完成施工又要保障通行,交通导改方案复杂等。

但是,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加快实施,两地人流、物流往来更加密切,成渝高速公路的拥堵程度日益加剧,“改扩建势在必行。”何灼祥说。

2023年底,成渝改扩建公司完成筹备,何灼祥走马上任。

2024年2月,凛冽寒风中,何灼祥带着4名工人,历时2个月,徒步完成了成渝高速100公里的实地勘探,为完成施工设计图、锁定工程用地等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8月22日,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先行用地批复正式印发;2025年1季度,箕山隧道、缙云山隧道等21个项目先期开工点启动。

“预计今年三季度,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将全面开工,成渝之间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将如期建成。”何灼祥信心百倍。

▲刘丹(受访者供图)

成都航天模塑西南片区经理刘丹:

我的汽车“双城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白麟

8月22日,夜幕降临,成都航天模塑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片区经理刘丹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他刚挂断关于长安汽车新车型招标的电话,又立即投入到另一份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的审阅中。办公桌上,两座城市的地图被圈点得满满当当——一边是成都,他的大本营;另一边是重庆,他事业的核心战场。

对刘丹来说,这样连轴转的忙碌早已成常态。特别是近几年,他的日程被无数次往返于成渝两地的高铁和会议填满。

在刘丹的记忆里,与长安的合作,始于简单的配套关系。2004年前后,航天模塑便在重庆空港建了一家工厂。“规模不大,我们就给长安的面包车做一个轮毂盖,一年产值也就几百万元。”刘丹回忆。

2008年左右,随着长安汽车全国布局,航天模塑开启“一路追随”。“CS75去北京,我们就去涿州建厂;欧尚去南京,我们就在溧水建厂;CS15去合肥,我们就在合肥落地。”刘丹说,“我们相信跟着长安的步伐,一定有未来。”

缘何如此?刘丹讲起了一件双方关于“全塑尾门”联合研发的故事。

当年,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长安汽车曾有意用全塑尾门替代传统的钢制尾门,“希望我们能先垫付大约1000万元的设计研发和模具费用。”刘丹坦言,按照行业惯例,这笔钱本应由主机厂预付,但航天模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这个承诺的背后,是航天模塑对长安作为最大客户的绝对信任。刘丹说:“我们很清楚,我们和长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该技术虽然最终被长安放弃,但这次合作却为航天模塑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财富。后来,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在其他车型上,为航天模塑创造了上亿元的产值。

“你看,这就是双城合作的奇妙之处。”刘丹说,“我们帮助了伙伴,也成就了自己。”

近年来,当长安在重庆鱼嘴、龙兴等地建设更先进的超级工厂,航天模塑也毫不犹豫跟进投资,专门为长安提供更及时、更高效的配套。

“如今,仅长安一家客户,我们公司2024年的产值就超过了16亿元。”刘丹感慨,数字的背后,是他的亲身见证:一家川企与一家渝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脉动中,从简单的业务往来,走向命运与共的深度绑定。

如今,刘丹依然在成渝两地间奔忙。作为无数个跨城合作故事的亲历者,他正和他的团队一起,为未来的宏伟蓝图拧紧每一颗螺丝、点亮每一盏灯。

▲川仪股份技术人员(左边两人)与四川石化工作人员对接产品研发。(受访者供图)

川仪股份驻川企技术人员雷中华:

每年有近300天在川企“蹲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处暑时节,西南地区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四川省彭州市中石油四川石化工厂(以下简称四川石化)内,多套化工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一派火热。

在四川石化厂区里,长驻着一支来自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仪股份)的技术团队,他们负责全厂所有常规仪表和在线分析仪器的运维、检修,并配合川仪股份下属技术企业与四川石化开展仪器仪表设备联合研发。

雷中华,就是川仪股份驻川企技术人员的“领头人”。

“川仪股份是四川石化主要的仪器仪表及技术服务配套供应商。”雷中华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以来,双方合作“逐年升温”——5年前,川仪股份没有安排人员驻点四川石化,双方仅限于上下游配套合作;最近5年,川仪股份不仅逐年为四川石化提供大批量仪表产品配套,还安排一支近百人的技术团队分批次在后者“蹲点”,并在产品技术研发环节联合攻关。

雷中华说,如今每年他有近300天待在四川石化生产一线,每当后者对川仪股份仪表产品有什么需求时,他都能“点对点”快速到位予以解决。

就在前不久,雷中华接到四川石化工作人员反映,称某台仪表设备在作业时出现故障。他当即赶到现场,通过视频连线对接川仪股份在渝技术人员进行“远程操控”,很快解决了问题。

“在产品技术研发环节,我们也通过‘零距离’蹲点,推动双方企业研发合作不断取得突破。”雷中华说,以仪表产品中的高频球阀为例,这款产品对石油化工类企业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此前,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存在着采购价格高、故障率高、售后不及时等痛点。

为此,雷中华带领川仪股份研发人员与四川石化技术人员一道攻关并取得成功,不仅直接降低四川石化的设备采购成本,还大幅降低“川仪造”阀门故障次数和检修次数,延长了生产装置使用年限。

雷中华说,目前四川是川仪股份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部分仪表产品销售额甚至超过了重庆本地。川仪股份几乎每天都有员工往返成渝两地对接合作,越来越多的“川仪造”仪表产品为四川的石油化工等产业领域企业提供配套。

▲高竹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渝北区经信委副主任尹君:

创新模式吸引宁德时代项目落户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从签约到投产,这个项目仅用了135天。”

8月20日,渝北区经信委副主任尹君兴奋地给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照片拍的是高竹时代新能源电池系统智能智造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高竹时代)。这是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落地高竹新区的项目。

高竹新区是四川、重庆携手合作共建的首个新区,诞生之初,定位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尹君,就是这片“试验田”的众多播种者之一。

2020年11月,尹君从渝北区经信委调到高竹新区管委会筹备小组,2021年高竹新区正式挂牌后,他担任高竹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一职。

“高竹新区的前身是四川广安的一个园区,与渝北地理相邻、关系紧密,承接了不少渝北区产业转移项目,尤其是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汽车配套企业。”让尹君感受深刻的是,新区挂牌后,川渝两地构建起跨省联动、利益共享的招商机制,政策配套越来越完善,落地项目也越来越“高大上”。

去年10月,宁德时代计划在重庆投资3亿元,打造新能源电池系统智能智造基地,为赛力斯配套。高竹新区招商团队闻讯直奔宁德时代洽谈建厂事宜。

“我们想要享受高竹新区的产业政策福利,还想离赛力斯近一些,降低物流成本。”宁德时代项目负责人提出了需求。

两边都想顾,怎么办?“那就创造新路径!”尹君说,相关部门联手,“飞地模式”迅速敲定——项目注册地落在政策更优的高竹新区,生产基地设在赛力斯的重庆龙兴工厂内。

方案敲定后,项目推进快马加鞭。2024年12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2025年3月签约后立即开工建设,6月30日实现投产,填补了重庆在电池包生产上的空白,完善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

高竹时代的成功落地只是一个缩影。尹君说,为支持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川渝两地联合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28条措施,核心是‘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让叠加优势快速形成磁吸效应。”

2024年12月,尹君调回渝北区经信委,从事全区招商统筹工作,“很多项目我们在接触后,会有意引导其在高竹新区落地。”

数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唐文培   审核: 陈均,李露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