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2025-08-25 06:36
出伏后的东北暑气渐散,吉林敦化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飘远。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似在凝望这群奔跑嬉戏的少年。
从校园走向战场,以笔为戈亦以枪为刃,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鏖战,直至以身殉国——他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30年1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当地一所中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立下誓言:“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铁蹄践踏东北大地。次年,曾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陈翰章毅然告别讲台,加入中国国民救国军,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陈翰章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历任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率部在东南满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他指挥部队突袭镜泊湖北湖头水电站工地,摧毁日军重要设施,迫使工程停工;寒葱岭伏击战中,他率部设伏,歼灭日军并缴获大批武器。从1936年8月至1940年12月初,陈翰章率部与日伪军警展开战斗,有档案记录的就多达81次。当地百姓编歌谣称:“日本鬼子遭了殃,出门遇见陈翰章。”
1940年冬,东北抗联陷入极端困难境地。12月8日,陈翰章与十几名战士被日军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突围,激战中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面对日寇以高官厚禄劝降,他怒斥道:“我死也不当亡国奴!”最终,年仅27岁的陈翰章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
英雄虽逝,精神不朽。194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在陈翰章诞辰百年之际,其遗首回归故里,身首合葬于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
如今在他的故乡敦化,英雄的印记处处可见。他的出生地被命名为翰章乡翰章村;在翰章广场,学生们驻足聆听他求学立志、率部抗战的故事。
“笔墨可以化为刀剑,书生亦能成为脊梁。”陈翰章生平事迹文化中心讲解员张圣奇说,自2024年9月开放以来,中心累计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次,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党日等活动80余场。
英雄从未远去。在镜泊湖畔,当地百姓经常会向后代讲述这位“书生战将”的故事;校园内,老师带着学生诵读他的铮铮誓言,传承爱国精神。英雄的遗志,正一代代传颂,融入这片他曾用生命守护的白山黑水间。
(据新华社长春8月24日电)
记者 金津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