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英 巴以问题成会谈焦点
2025-07-10 13:48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7月8日至10日对英国展开国事访问。这是2008年以来法国总统首次访英,也是自英国正式“脱欧”以来欧盟国家领导人首次访英。中东局势,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成为英法双边会谈的焦点之一。而在英国对马克龙高规格接待的背后,英法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层分歧也再次暴露出来。
法国倡导“两国方案”
英国谨慎回应
总台记者 陈林聪:马克龙在英国议会大厦内发表正式演讲的同时,议会大厦外也聚集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现场示威人群拉起横幅,呼吁以色列尽快停火,结束战争。
英国公民 莎拉·蒂克:说实话,我对马克龙代表的欧盟,以及英国政府都不抱太大希望,我觉得他们一贯支持以色列。他们可能在表面立场或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不会有太大改变。我对所有西方政府都不抱什么希望,对我来说,他们原本应该在六月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但以色列说“不”,他们就退让了。
总台记者 陈林聪:这次英法领导人会晤,巴勒斯坦问题成为焦点之一。马克龙在这次访问中再次重申对“两国方案”的支持。马克龙表示,解决巴以冲突,唯一出路是通过外交渠道,赋予巴勒斯坦应有的国家地位。但是英国的回应显得非常谨慎,强调任何承认行动都必须放在更广泛的和平进程背景下进行。
总台记者 陈林聪:英国的表态没有与法方保持同步,反映出英法两国在中东地缘政策上的差异。英国的谨慎既有和美方外交协调的因素,也和英国与其传统盟友以色列的关系密切相关。自新一轮巴以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法国在多个国际场合对以色列军事行动表达强烈关切,而英国则延续“平衡”的表述方式,刻意避免直接批评以色列政府。
总台记者 陈林聪:英法在中东政策上的差异,表面看是应对当前热点问题的不同立场,实质上,与英法两国自殖民时代以来在中东所形成的战略影响力密切相关。一战之后,英法通过《赛克斯-皮科协定》划分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遗产,法国主导了黎巴嫩、叙利亚,英国则掌控了巴勒斯坦、约旦和伊拉克。虽然如今整个全球局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但这种历史划分依然在文化联系、外交惯性、安全部署等方面留下深远影响。法国更倾向于在中东地区推动“战略自主”,而英国则强调与美国和以色列等传统盟友的协同合作。
会晤受高度关注
总台记者 陈林聪:作为欧洲目前仅有的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英法的军事预算加起来占全欧总额的四成左右。两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中承担着连接跨大西洋与欧亚大陆的关键桥梁作用。正因为如此,此次英法领导人会晤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总台记者 陈林聪)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