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激增300%!揭秘“冰杯刺客”:凭什么一杯能卖3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09 21:04

一块由饮用水凝结而成的透明立方体,正以高出瓶装水数倍的价格在便利店和超市热卖,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冰块刺客”的全民讨论。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的话题近日登上微博热搜。消费者计算发现,冻制这些冰块所需的4瓶500毫升农夫山泉瓶装水平时仅售8元,而如今在冰块形态下却卖出了22.8元的高价。面对质疑,山姆客服回应称,价格合理。

9日,记者走访多个便利店,冰杯已经占据店门重要展位。在此争议背后,是一次性冰杯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爆发。从便利店到外卖平台,冰杯成为这个夏天最热门的商品之一。

▲冰杯成夏季新宠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摄影

消费新宠,冰杯市场的爆发性增长

2025年的盛夏,冰杯成为便利店冰柜里的明星商品,记者走访成都多个便利店,某连锁便利店甚至设置了两个专门存放冰杯的冰柜。“两个冰柜能装80个冰杯,基本一天都能卖光。”店员告诉记者。

数据印证了这一火热景象,罗森2024年6月冰杯销量同比上升超过144%。而随着欧洲杯开赛,饿了么平台冰杯外卖量同比增长10倍。《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消费主力集中在一线城市。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五年制冰相关企业存量规模持续增长,自2020年末的1.51万家,增长至目前现存3.68万家。注册量方面,今年已注册7623家相关企业。国内现存冰杯相关企业18家。2024年全年注册6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家相关企业。

“大品牌入局是个信号,说明行业看好冰杯市场前景。”成都一家冷饮企业销售总监张先生对市场充满信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国外市场调研后,他的企业花费几十万元购置制冰和灌装系统,于2024年3月投产冰杯产品。

同时冰杯已从简单的降温工具演变为年轻人DIY饮品的新玩具,95后和00后成为冰杯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他们往冰杯中加入速溶咖啡、茶包、果汁,创造属于自己的特饮,并在社交媒体分享体验。“家里没有制冰的东西,买杯冰杯对我来说省时又省力。”一位年轻消费者分享道,“我一般会往里面加饮料,也会放速溶咖啡,做成一杯冰美式,从性价比上说,肯定比外面买便宜。”

高价背后,技术与成本的冰山一角

在冰杯市场繁荣的背后,价格争议从未停止,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透明食用冰杯终端售价普遍在3元至5元之间。美团小象超市上,一杯160g的农夫山泉冰杯售价3.5元。若按矿泉水折算,相当于每瓶水售价超过10元。而在711便利店,同样规格的冰杯价格约4元。

冰杯价格高的核心在于生产设备和冷链物流的重投入,“我们有冰淇淋生产净水、杀菌设备和冷链物流基础,只需花几十万购入制冰和灌装设备。”张先生透露,“如果从零起步,投资规模可能要上百万。”广州祺城食品贸易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冰杯生产线整体投入超过百万元,生产出的冰杯还要经过分销、冷链物流等环节。与常温运输相比,冷链运输费用高出3-4倍。

多位从业者告诉记者,生产工艺也是定价的关键因素。山姆销售的农夫山泉袋装冰采用“流水缓冻技术”,经过多重过滤的水杂质和空气含量更低,融化速度比家用冰块慢20%。“高品质食用冰的特点是外形规整方正,质地晶莹透亮,这取决于好的工艺设备投入。”张先生解释道。他的企业160克冰杯出厂价1.2元,终端指导价3.5元,厂家毛利并不高。

但市场上也存在1元冰杯,蜜雪冰城以700毫升规格仅售1元的冰杯杀入市场,被称为“价格屠夫”,其低价秘密在于模式创新——各门店利用小型制冰机现场制作,省去了工厂生产和冷链物流环节,成本主要体现在杯子上。

价格争议与市场未来

虽然冰杯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流程决定了冰杯的定价,但冰杯的高价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此前在其他媒体发布的冰杯价格购买意愿微博投票中,62.5%的用户选择了1元,19%的用户选择了2元,远低于市场实际售价。

“160克的冰杯卖我3.5元,我买瓶饮料都不到3元。”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更有消费者遭遇“冰杯刺客”:“杯子里一个冰球收我12元!”这种认知差异揭示了冰杯市场的核心矛盾:消费者对“水变冰”的价值认知与企业的实际成本结构存在鸿沟。

面对质疑,农夫山泉利用“搭售”策略转移焦点——购买一瓶NFC果汁或水溶C维生素,只需加1元即可换购一个冰杯。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带动饮料销售。冰杯市场的未来走向已现端倪,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将达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到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渠道销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冰杯成夏季新宠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摄影

“冰杯市场未来有望迎来爆发性增长,但目前价格偏高,大企业加入后售价有望更加亲民。”消费分析师杨宇表示,冰杯的未来已经显现轮廓,当行业新标准明年实施,当更多品牌加入竞争,冰杯价格或将逐步亲民化。消费者最终会用钱包投票,决定这块冰是短暂夏日网红还是长存消费日常。

记者 姚瑞鹏

来源: 封面新闻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