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今起落地生效,量化交易进入全程从严监管新阶段
2025-07-07 10:38
今(7月7日)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量化交易监管新规正式落地生效。这标志着对量化交易进入全程从严监管的新阶段。
程序化交易,就是市场常说的量化交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下达交易指令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今年4月3日,三大交易所公告称,为加强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分别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于2025年7月7日开始正式实施,为市场主体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好技术准备,预留过渡期。
程序化交易,是近年来A股饱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它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促进价格发现。另一方面,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去年5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总体性、框架性制度安排,并授权交易所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举措。三大交易所表示,实施细则立足于“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国情市情,旨在因势利导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对证监会规定的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比如,在瞬时申报速率异常方面,实施细则表示,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往往短时间内申报量大,较其他投资者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若发生程序错误造成大量连续错单,还可能影响交易系统安全。
聚焦监管重点,实施细则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情形,并在报告内容、交易收费、交易监管等方面对高频交易投资者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包括增加报告内容、适当提高收费标准、要求会员从严管理等。依据实施细则,投资者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均被认定为高频交易。
实施细则还明确,投资者进行程序化交易,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不得利用程序化交易从事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从市场反响看,实施细则为量化机构明确合规边界,将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 孙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