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疾控:7月要预防暴雨洪涝灾后疾病和高温中暑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02 15:04

7月2日,重庆疾控发布7月健康风险提示:注意防范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源性疾病、暴雨洪涝灾害和高温中暑的发生。

暴雨洪涝灾后这样防病

据重庆市气象局预计,7月全市有4次较明显降雨天气过程。进入夏季,降水强度增大,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环境污染、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病媒生物孳生、人员流动及抵抗力下降等原因,肠道、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的发生风险增加。

防控措施:

1.注意环境卫生。洪灾过后,应对淹没过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垃圾杂物和淹死的动物尸体,对污染的环境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2.注意食品卫生。不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被洪水浸泡过的餐饮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

3.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装水器具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高温中暑这样预防

随着7月高温酷暑天气的到来,中暑发病进入高峰期。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意识丧失,甚至死亡。户外作业人员、老年人、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防控措施:

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2.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

3. 户外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高温作业规程,根据气温预报,调整好作业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 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李琪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罗建军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